連載十三 并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成功
荀子在《勸學》中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M瑯?,成功的秘訣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夠持之以恒地積累。不懈的堅持,就是成功的前奏。堅持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成功。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可是在每一次的重復里你都做好了嗎?堅持只能是成功前的最佳狀態(tài),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堅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但并不是每個人夢想都能實現。
有沒有想過,你堅持的是什么?堅持是為了什么?堅持了,成功了,同時也迷茫了。凡事只要堅持了就有希望,給自己一個理由,讓堅持生存下去。
其實人們很容易設立成功的目標,似乎只要一閉上眼就會看到、聽到、感覺到成功的喜悅,為此人們也很容易在成功之后因為短暫的激情而感覺到信心滿滿,但是這種成功沒有意義,隨著生活歸于平靜,有些想法與行動都已被日常繁忙的工作所驅散,這些不過是一時的炫麗。
偉大哲學家奧修說過:“人的一生是發(fā)現自己的一生,當你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時候,把正在做的事當成唯一重要的事全力以赴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就會有機會發(fā)現你自己?!眻猿志褪莿倮@是從小學起老師教給我們的思想。可世界在變,時代在變,我們每天也在變,當心,別讓思維定勢左右你。我們不要沒有意義的人生。
有幾位年輕人從學校畢業(yè)后,經過面試進入一家石油公司復試,公司要從復試中挑選出一位任職。尼爾認真地準備著,心想一定要通過復試。
這是一家海上石油公司,復試開始的時候,主考官給他們出了一個實踐操作的題,并不難。要求他們在限定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鉆井架,并將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頂層的主管手中。
當尼爾接到了任務,心想這第一個任務一定要做好。他拿著盒子,迅速登上又高又窄的舷梯。
當他氣喘吁吁地登上舷梯頂層后,只見主管在盒子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并讓他立即送回給工頭。尼爾一心想著要好好表現自己,于是不加考慮便連忙又快速地跑下舷梯,并把盒子交給工頭。
但是,沒想到工頭草草簽完名字之后,又原封不動地交給他,要求他再送回去給頂層的主管。
尼爾不解地看了看工頭,心中充滿了各種疑問卻又覺得自己是新人,唯有服從命令,便二話不說又把盒子送到主管手中。
然而,主管這回同樣只在盒子上簽名而已,便又要他送回去。年輕人就這樣來來回回,莫名其妙地上下跑了兩次。尼爾想或許這是主管和工頭在考驗他。當他第三次將盒子送來給主管時,主管這回則說:“把它打開?!蹦贻p人將盒子拆開后,里頭居然是一罐咖啡與一罐奶精,接著又對他說:“去沖杯咖啡,休息一會吧?!?/p>
正如尼爾預想,他成功地通過了復試。與此同時,主管也對尼爾說:“今后你的工作就是如此,你愿意嗎?”尼爾連想都沒想就回答:“愿意?!?/p>
尼爾堅持了主管和工頭枯燥乏味的要求,成功的喜悅沖淡了尼爾的意識。但工作不久,他就被這跑上跑下的體力活擊垮。
人生就應該有追求,有追求就有目標,有目標就會有動力。當有一天,你發(fā)現了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時,堅持你的堅持,創(chuàng)造人生最大的價值,找到人生的樂趣。放平心態(tài),堅持未必會成功,換個角度看,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每一次的不成功是為下一次成功埋下了伏筆。
別和堅持較勁,也別和自己較勁,學會堅持是好事,但不要被堅持束縛。堅持是成功前的一個狀態(tài),雖然你所堅持的不一定有價值。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
法國西部的一個鄉(xiāng)村住著一家人。父帕特里克是村教堂的牧師,母親已經去世了,留下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的名字叫勃蘭威爾。
勃蘭威爾一直被認為是天才,從小就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天賦和文學才能,從兒時起,他的繪畫、詩歌都能得到眾人的好評,這樣看來不論從哪方面發(fā)展,等著他的都會是一片錦繡前程。
起初,勃蘭威爾對美術很感興趣。但是家中的僅有的積蓄不足以滿足他的學習,于是他的父親和三位姐姐節(jié)衣節(jié)食,省下錢把他送到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去學習。出乎意料的是,幾星期后,勃蘭威爾回家了,身無分文,學業(yè)無成。但是他的父親和三個姐姐依舊把他當作天才來對待。一家人為勃蘭威爾找了一份當家庭教師的工作,可這一次,他又失敗了。
最后,勃蘭威爾一事無成。而他的三位姐姐卻都有了自己的成績。
最小的姐姐安妮寫了小說《艾格尼斯·格雷》。
二姐埃米麗寫了經典名著《呼嘯山莊》。
大姐夏洛蒂是不朽名著《簡·愛》的作者。
人們往往關注的都是成功者,很少關注成功背后他們在堅持什么,堅持不是成功的代名詞,但是成功離不開堅持,通往成功的堅持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經過深思熟慮,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后,才可以決定這份堅持是否繼續(xù)。
當堅持不再成功時,千萬別和自己較勁,回頭看看你是否做足準備。成功是有條件的,同樣,堅持也是有條件的。別盲目堅持,全力以赴,做你想做的事。
連載十四 不與別人比較,你現在就很成功
西方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鄙罹拖褚患芴炱?,關鍵在于你的心態(tài),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不要事事都拿去和別人攀比,那樣自卑感和妒忌心會像野草一樣在你心中生長并蔓延開來。
我們常常會用“天道酬勤”來激勵自己,事實上也是如此,大多數情況下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例的。但也有很多事實證明: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或者是付出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原因就是:你把別人當做參照物,和自己進行比較。
相信自己,你永遠是最棒的!在這個世界上最難戰(zhàn)勝的是自己,而戰(zhàn)勝自己又是戰(zhàn)勝其他任何困難的前提。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接受自己,欣賞自己。人是為發(fā)展自己的潛能而活,不應該為了與別人比較而活。每個人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重要的是能夠把握自己的長處,不斷進取,充分發(fā)展,這才是價值所在。換個角度看待自己,不要和自己過不去,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是任何事物代替不了的,因為你所做的事情,別人不一定做得來,你有權利相信自己,帶著這個信念,大膽去做。不與別人比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自信的表現,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與自信為伴,那么成功就離你不再遙遠。
不要生活在比較中,比較也分有形和無形,有形的比較就是直接的、赤裸裸的,而無形的比較則是間接的、隱晦的。無論是有形的比較還是無形的比較,都不利于你的發(fā)展。相信自己,你就是你,你不是別人。
工作并快樂著,這是現今職場人士追求的工作理念,可真正有多少人能夠工作并且快樂。事實情況并非如此,尚且不說如何快樂,因為有的人就沒有正確的心態(tài)來對待。輕松快樂是工作中最好的狀態(tài),但是,往往人們都活在比較中,比工資、比誰做的工作多、比老板對你有沒有特殊照顧等等,這樣的工作不可能輕松,更不用說快樂。
同樣,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你非要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比較,那么快樂永遠不會傾向于你,如果你能從別人的優(yōu)秀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那么好運氣也會向你靠攏。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yǎng)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漸漸的,它以為自己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鷹獨自帶到山頂上,毫不留情地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沒有了比較,成功的幾率就會大一些。每個來到這個世上的人,上帝都賜予了一定的恩寵,上帝造人時已賦予每個人與眾不同的特質,所以每個人都會以獨特的方式來與他人互動,進而感動別人。當我們活在比較中時,那些本該屬于我們的感動、幸福、小細節(jié)都會被忽略掉。所以,留心那些感動我們的小細節(jié),讓生活變得精彩。
不要奢求太多,也不要用比較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那樣生活會很累,時常告訴自己,“可以了”、“很好”,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讓身心放松下來。不與別人比較,你需要什么就爭取什么。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魚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里。其他釣客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大魚,為什么只有你將大魚都丟回河里呢?”這人輕松地回答:“因為我家的鍋子只有尺這么長,太大的魚裝不下?!?/p>
“夠用就好”也是不錯的生活態(tài)度,享受你的生活,不要與別人比較。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有些時候,各種誘惑迫使你活在比較中,不經意間與別人形成比較。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無意識變得有意識,一旦發(fā)現有比較傾向,暫停下來,承認這種思想并轉移注意力。
知足常樂,停止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想想自己有哪些優(yōu)勢而不是盯著劣勢不放。為優(yōu)勢慶賀,為它們自豪。不要自吹自擂,但要為它們感到自豪,并利用它們發(fā)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人生,當然,我們應該嘗試提高自己,但不要幻想達到完美。從另一個角度看,你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