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個名叫卡倫·奧弗希爾的女子,她在年輕時被確診患上“多重人格分裂癥”。經(jīng)醫(yī)生診斷,她的病情比一般患者復雜得多,體內(nèi)有17種人格共存,讓她多年來痛不欲生。經(jīng)過十多年治療,奧弗希爾成功把17種人格融為一體,她形容這種感覺“就像獲得了新生”。
從1989年開始,奧弗希爾發(fā)覺自己開始“丟失”記憶,她無法解釋夾在小說里的書簽為何向前挪了一章,也想不明白枕頭下為何藏著一把刀。奧弗希爾生下第二個孩子后,她的病情嚴重得令她生出自殺的念頭。奧弗希爾決定向醫(yī)生尋求幫助。她找到貝爾訴說苦惱。貝爾建議她盡量記錄下發(fā)生的“怪事”。經(jīng)歷了一個奇怪的夜晚后,奧弗希爾寫著:“現(xiàn)在是深夜2時,我獨自一人待在一個陌生的加油站,我很害怕……加油站里的女士告訴我方位,我們終于可以回家了?!?/p>奧弗希爾使用“我們”一詞引起貝爾注意,因為那晚她確實獨自一人。結合其他蛛絲馬跡,貝爾首次懷疑奧弗希爾患上了“多重人格分裂癥”。
確診后,奧弗希爾突然能感受到體內(nèi)多重人格的存在。她甚至能“看到”這些不同人格的活動。漸漸地,奧弗希爾開始可以辨認出不同的聲音,“每到夜晚,我能聽到他們在我腦中討論白天發(fā)生的事”。通過分辨聲音,奧弗希爾確認自己體內(nèi)起碼有“11個人”,包括4名10歲以下的兒童、2名少女、2名女子、1男子、1名“憤怒”的男子和她的本體。這些人的名字、年齡、性別、個人特征、經(jīng)歷各不相同,他們還在奧弗希爾的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奧弗希爾依靠那名30歲左右的男子開車,“如果他在忙別的事,‘我們’就哪兒都去不了”。
同時,奧弗希爾還多次遭遇尷尬,每當碰到陌生人跟她打招呼,“我只能猜測他可能是其他‘10個人’的朋友”。隨后,又有“6個人”分別給貝爾寫信。貝爾認定,奧弗希爾體內(nèi)人格增至17重。
接下來的幾年里,貝爾對奧弗希爾實施催眠療法,通過與她體內(nèi)其他“16個人”漫長而艱辛的對話,終于使“他們”同意與她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奧弗希爾”。伴隨與最后1重人格“霍頓”融合,奧弗希爾恢復健康,至今沒有復發(fā)?!爸v述往事很痛苦,但這段經(jīng)歷使我更堅強?!眾W弗希爾說。
這個案例是典型的多重人格分裂癥,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
19世紀到20世紀,有關多重人格的記載卷帙浩繁,但沒有哪個故事比克里斯汀·塞茲摩爾更出名了??死锼雇∮讜r經(jīng)歷坎坷,曾在3個月內(nèi)連續(xù)經(jīng)歷了一次恐怖的死亡和兩次雖不致命卻留下心靈創(chuàng)傷的意外。醫(yī)師認為,正是她這段不同常人的經(jīng)歷,埋下了日后人格分裂的禍根。在塞茲摩爾眼中,這些事故激發(fā)了她體內(nèi)另一些早已存在的自我?!氨M管專家們不同意我這么說,但是我的其他身份雖不是隨我而生的,卻也是一個整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權利,和我一出生就表現(xiàn)出的人格一樣,是天生伴隨我而來到這個世上的。他們不是‘我’,卻在命運深處和我緊密相息?!?/p>
1957,塞茲摩爾的故事被改編為電影《三面愛娃》,由喬安娜·伍德沃德主演,并讓這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女演員一舉捧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克里斯汀體內(nèi)遠不止3個性格迥異的人格—醫(yī)師鑒定的結果是她同時具有20個不同的人格。在電影之后,克里斯汀自己也寫過包括《我是愛娃》、《我的心靈故事》在內(nèi)的四本暢銷書籍。通過塞茲摩爾和《三面愛娃》,人格分裂開始為公眾所熟悉,也開始成為好萊塢頗為偏好的傳奇劇情。
心理專家認為,分裂樣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與人的早期心理發(fā)展有很大關系。人類個體出生以后,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獨立,需要父母照顧,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與父母的關系占重要地位,兒童就是在與父母的關系中建立早期人格的。
在成長過程中,盡管每個孩子都曾受過批評,但只要他們感覺到周圍的愛,就不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偏差。但是,如果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每天都受到批評與指責,得不到父母的愛,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更進一步,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公正,就會使兒童是非觀念不穩(wěn)定,產(chǎn)生心理上的焦慮和敵對情緒,有些兒童因此而分離、獨立、逃避與父母身體和情感的接觸,進而逃避與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觸,這樣就極易形成分裂樣人格。
心理學啟示:
多重人格癥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或多種非常不同的人格。此類患者行為的差異無法以常人在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來解釋,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個人格有其姓名、記憶、特質及行為方式。通常原來的人格并不知曉另一個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現(xiàn)的人格則對原來的人格有相當?shù)牧私?。新人格的特質通常與原人格特質相當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壓抑的,新人格可能是開放、外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