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南京的家(1)

紅星照耀的家庭 作者:《紅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國開創(chuàng)者家事追憶》編委會


石家莊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童年的記憶從南京展開,所以我的老家在南京。

1949年6月,媽媽與懷抱中的我乘火車從北京來到南京,走進我們在南京的第一個家。爸爸剛到南京時,住在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內的市軍管會。幾天后市軍管會和市政府搬到雞鳴寺原考試院舊址。我們住在天山路北極閣,離爸爸工作的南京市人民政府機關很近。他總是步行上班。爸爸的安徽口音把雞鳴寺說成“雞鳴字”。雞鳴寺道路兩旁栽種著一棵棵櫻樹,春天時淡粉色的花團錦簇,似兩道彩練把整條街道裝點得喜氣洋洋,成為南京著名美景之一。

我在這個家留下了倩影:一個剃成光頭的嬰兒,坐在草坪的一張小涼席上,好奇地東張西望。爸爸媽媽高興地抱著這個女扮男妝的嬰兒,全家合影,爸爸身穿公家發(fā)的灰色制服,媽媽同樣衣著樸素。

媽媽和我從涼爽干燥的北方來到火爐般的南京,一時都難以適應悶熱潮濕的氣候。媽媽從清早就感覺悶熱得透不過氣來,長出一身從未長過的痱子,胃口也越來越差,病倒了。工作繁忙的爸爸安慰說:“這叫水土不服,慢慢就會好的?!?

大火爐南京對于我也是個考驗:白白胖胖剛學會翻身的小娃娃,被又癢又痛的痱子折磨得哭鬧不休。媽媽只好用一張枕席托著,把我抱在她大汗淋漓的懷中,還用紅紅綠綠的西瓜皮,替我輕輕地擦洗痱子。南京人說,西瓜皮有消除痱子的作用。用西瓜皮為嬰兒擦洗全身,既清涼又甜蜜。

解放初期,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常對南京發(fā)動空襲,聽到防空警報,爸爸媽媽抱起不滿周歲的我,跑進北極閣山腳下的防空洞,躲避敵機的轟炸。1950年春天,我過一周歲生日時,全家三口人在小院中一棵嫩葉勃發(fā)的樹下合影。爸爸身穿深色的中山裝,微笑地摟著我;媽媽留著齊肩的短發(fā),身穿一套灰色的列寧裝,溫柔又美麗;我的頭發(fā)終于長了出來,柔軟地覆蓋在額前,初具女孩兒模樣。

不久,我們家搬到了天竺路,這所房子在南京解放前是加拿大駐華大使館。院子里草坪綠茵茵,櫻花如煙如云。還有個用竹籬笆攔起來的小池塘,爸爸只允許我透過竹籬的縫隙朝里面張望,只見碧水中飄浮著碧荷。我非常關心片片小荷葉的命運,一天數(shù)次跑到竹籬旁,看看有沒有被淹死。結果令我安心,荷葉勇敢堅定地屹立在水中。夏夜,籬笆內還能傳出動聽的青蛙大合唱。

1951年春,爸爸抱著我在盛開的櫻花樹下照相。自幼我就生活在櫻花的溫柔鄉(xiāng)里,十分鐘情于這銀粉色的小花。由于人小個子小,平日只能揚著頭觀賞。一天,身材高大的爸爸把我抱在懷中,使我一下子靠近了櫻花,發(fā)現(xiàn)這些復瓣的花朵竟然如同小仙女的舞裙,太漂亮太可愛了,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爸爸一定以為我想摘花,忙騰出一只手來握住了那只小手。

相片中,爸爸頭戴藏青色八角帽,身穿一套藏青色中山裝。裁縫師傅用做這套衣服多出來的一小塊面料做了一頂小八角帽,我戴上這頂帽子,父女兩人就像是加入了同一個組織。

另一張相片是爸爸抱著我在玫瑰花叢前拍攝的。這回,我手疾眼快地摘下一朵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