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 作者:陳述


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開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時期。

1921年7月,在有數千年文明歷史,但從1840年以來屢遭列強欺凌的古老國家,出現了一個影響中國歷史發(fā)展并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中國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先鋒隊,中國有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有了先進文化的代表,也有了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長期受盡封建專制主義壓迫和資本帝國主義欺辱的中國人民帶來了解放的希望,為建設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新中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了希望。正如毛澤東所說:“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產黨則從自己建黨的一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奔础皬拇?,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發(fā)展階段。”

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站在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前列,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打敗了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封建軍閥。面對蔣介石、汪精衛(wèi)背叛革命開始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繼續(xù)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締造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在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首先高舉起團結抗日的旗幟,促成國共合作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和全民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成為抗擊日寇的中堅力量。經過全民抗戰(zhàn),在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幫助下,中國人民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來反侵略戰(zhàn)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建國做出了極大努力,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公然發(fā)動內戰(zhàn)。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國民黨軍憑借其暫時的軍事優(yōu)勢,以決戰(zhàn)的氣勢向人民解放軍和解放區(qū)進行全面進攻,又進行重點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被迫進行戰(zhàn)略防御,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1947年6月30日,人民解放軍揭開了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實施三軍配合,兩翼牽制,逐鹿中原,密切協同,機動殲敵。同時,各野戰(zhàn)軍進行攻勢作戰(zhàn),構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guī)模的戰(zhàn)略進攻的總形勢。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為首的中共中央軍委先后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zhàn)略性戰(zhàn)役及其他幾個重要戰(zhàn)役。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地向前發(fā)展,構成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上氣勢宏大、波瀾壯闊的畫卷,使蔣介石集團賴以發(fā)動反革命內戰(zhàn)和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摧毀,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軍事敗局已定。

但是,為了迅速結束戰(zhàn)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1949年4月1日至15日,中國共產黨與南京國民黨政府進行了和平談判。但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fā)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zhàn)軍的百萬雄師分三路強渡長江,于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隨后,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繼續(xù)向東南、中南、西北、西南各省區(qū)勝利進軍,追殲殘余的國民黨軍隊。國民黨政府落荒而逃,先是遷到廣州,后被迫逃到臺北。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的隆隆炮聲,為新中國的誕生舉行著奠基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