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背景板·歌曲(1)

幸福在哪里?60年百位中國人的幸福記憶 作者:樊鵬


《讓我們蕩起雙槳》

這是一首無數(shù)人在童年時唱過的歌。

195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決定投拍一部以少年兒童為題材的電影——《祖國的花朵》。為了更好地配合電影,劇組請剛過而立之年,卻已頗有名氣的音樂作曲家劉熾為電影作曲。詞作者則選擇了剛剛跨入文藝圈的毛頭小伙子喬羽。

1955年7月,攝制組帶著《祖國的花朵》的小演員們?nèi)ダッ骱w驗生活、熟悉拍攝環(huán)境。詞曲作者喬羽、劉熾隨同前往。但是到湖邊后,劉熾?yún)s犯愁了。在后來的回憶錄中,他寫道:“我這個人從小怕水,孩子們上了小船,我卻站在湖邊犯難了。這時,孩子們熱情地喊‘劉熾叔叔,趕快上來呀,開船啦’!我便硬著頭皮,登上了小船。開始,我只能老老實實地坐著,兩手抓住船舷,一動也不敢動?!钡呛⒆觽兊臍g樂、活潑很快感染了劉熾。這個生性怕水的中年人也跟孩子們一起玩起水來,他們打水仗、賽船、嬉鬧。就在這時,劉熾腦中突然閃過一段旋律。他趕緊讓小朋友們把船劃到岸邊。他坐在犀牛望月的石頭上,用了大概20分鐘的時間,寫完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獨唱和二部合唱。詞作者喬羽順著劉熾的曲調(diào),用綠樹紅墻、湖面清風、魚兒暢游把這一切具體地呈現(xiàn)了出來。

白塔、綠樹、紅墻……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讓人們記住了新中國的第一部兒童電影,更讓人們看到了新中國兒童的嶄新風貌。影片公映后,這首旋律優(yōu)美、曲調(diào)輕快的歌曲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歌聲中的北海,也成為無數(shù)人魂牽夢縈的游玩勝地。

最早唱這首歌的人已年近古稀,但在今天孩子們的世界里,它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這首回蕩在無數(shù)人童年時代的優(yōu)美旋律,至今依然閃耀著經(jīng)典的童趣與活潑。

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雖然整個國家經(jīng)濟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但是孩子們絕對意氣風發(fā)、高興快樂。每個人到北海,那真的要“蕩起雙槳”,真的要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

舒乙(生于1930年代,老舍之子,作家)

1955年拍攝《祖國的花朵》時,我非常有幸被選為其中的一個小演員。是全中國第一撥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這支歌的。

王玲(生于1940年代,特級教師)

1969年,金果臨12歲,他是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一次英語課上,金果臨學到了兩句英文:“I love Peking. I love Tian’anmen.(我愛北京,我愛天安門。)”晚上,金果臨靈感突發(fā),自然地寫下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太陽升起金光照,金光照得全球紅。”并取名《金光照得全球紅》。正式投稿的時候,金果臨將最后兩句改為“太陽光輝照萬里,祖國山河處處春”。題目也改為《我愛北京天安門》。

1970年,金果臨的表姐,19歲的金月苓在《紅小兵報》上看到表弟創(chuàng)作的《我愛北京天安門》。金月苓是上海第六玻璃廠的工人,十分喜歡音樂。北京、天安門、紅太陽……《我愛北京天安門》簡潔明了的歌詞讓19歲的金月苓一陣激動,她立即給這幾句朗朗上口的歌詞譜上了一段輕快的曲調(diào)。

1970年9月,金月苓創(chuàng)作的《我愛北京天安門》歌曲發(fā)表了。編輯采用的是金果臨的歌詞,只是對最后兩句做了細微的改動,改為“太陽就是毛主席,光芒萬丈照前程”。1971年國慶節(ji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這首歌曲,歌詞也改成了日后人們耳熟能詳?shù)陌姹荆骸拔覑郾本┨彀查T,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

1972年4月,《人民日報》發(fā)表特刊,并且刊登了10首歌曲,其中就有《我愛北京天安門》。一個星期后,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 《北京“五一”游園會》專題節(jié)目,把這首歌曲搬上了熒幕,此后這首歌曲越唱越紅。這年,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中國》,就選擇了這首《我愛北京天安門》作為拍攝內(nèi)容。

這首帶著鮮明時代印記的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活潑的節(jié)奏留在了人們的印象里。短短的28個字,凝固著一個時代的情感與記憶。

我們小時候最熟悉的兒歌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

徐列(生于1960年代,《南方人物周刊》主編)

中國小孩哪有不會唱《我愛北京天安門》的?

李東田(生于1970年代,造型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