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木乃伊的制作
木乃伊是古埃及歷代法老干尸的總稱。那么,木乃伊是如何制作的呢?
前后3000多年期內(nèi),古埃及人將尸體制成木乃伊的方法有不少改變。不過多數(shù)學者專家認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10世紀左右發(fā)展至巔峰,當時一位第一流的防腐師大致依下述步驟制成木乃伊:
首先,用燧石刀在尸體腹部左側(cè)開個10厘米長的切口,從切口把心臟(防腐師和他的主顧都認為心臟是感情的根源)以外所有其他內(nèi)臟掏出來,逐一用酒和含有藥液、桂皮的香料加以清洗。防腐師還用香柏油沖洗尸體腹腔,把余下的柔軟組織分解,接著,準備取腦。
然后,把尸體全身每部分都徹底清洗,并把所有器官和尸身埋進泡堿粉末堆中,抽干水分。
跟著,防腐師把干透的內(nèi)臟逐一以麻布包好,放回腹腔,用鋸屑、麻布、焦油或泥巴之類的填料填好腹腔。填放完畢,隨即將切口縫合。這時剩下來的工作是使尸體外觀復原,也是最費工夫的,因為要把干癟的尸身恢復生前模樣實在不容易。
最后,防腐師還要充當化妝師,用稱為赭石色的泥土替死者面部以至全身染色(男死者染紅色,女死者染黃色)。染色完畢,尸體即可包裹。防腐師將尸體四肢分別以抹過松香的麻布一層一層地密實包裹,然后包裹頭部和軀干,最后全身裹起來。
防腐師包好尸體,做成一具木乃伊,前后共花約70天時間。跟著防腐師把木乃伊送還喪主,喪主再裝棺送墓。
當然,這也只是專家的一種推測,其真正的制作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去探索。
猴首、牛首、虎首回故國
2000年4月,香港傳來消息,香港嘉士德和蘇富比兩拍賣行分別將于4月30日和5月2日拍賣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的四件圓明園珍貴文物。此事在社會各界引起軒然大波,人們都在密切關(guān)注國寶又將流向何方。
國家文物局獲悉后,立刻正式致函有關(guān)方面,要求拍賣行立即停止拍賣圓明園文物,嚴正指出:這四件國寶是“戰(zhàn)爭期間被掠奪的文物”。根據(jù)現(xiàn)代國際法的原則:任何因戰(zhàn)爭原因而被掠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
然而,兩家拍賣行置中國政府嚴正聲明于不顧,依然照常按期進行拍賣活動。4月30日,拍賣會如期舉行,海內(nèi)外都拭目以待拍賣會的結(jié)果。下午,猴頭銅像和牛頭銅像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猴首開價200萬港元,拍賣場內(nèi)競爭氣氛熱烈,現(xiàn)場一位留著平頭的男士格外引人注目,他似乎對臺面上的物品極為熱心,志在必得,不斷與其他買家競價,每次都加價20萬或30萬港元,豪氣吸引全場。后來人們才知道,他是來自中國北京代表保利集團的易蘇昊。保利集團最終以740萬和700萬港幣的高價買回了這兩件銅像。
而另一件國寶銅虎首在5月2日的下午拍賣,拍賣底價為300萬港元,七八分鐘內(nèi)有三人爭持叫價37次,最后以1400萬元成交,加上傭金總計1544萬。買家仍是保利集團的易蘇昊。
易蘇昊在拍賣會后表示,所有這些文物一定要拿回去給我們的子孫后代,讓他們毋忘國恥。他說,事先并無打算競投國寶,皆因受到場外香港市民對拍賣事件憤慨的抗議所感動,繼而激發(fā)起民族感情,遂決定競投。
陵墻之外的清昭西陵
清東陵位于京東遵化市馬蘭峪,距北京250華里。這座大清國皇陵始建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共有帝、后、妃陵寢14座,其中皇帝陵5座。
在這塊“風水寶地”,修砌了一圈長達四十華里的“風水墻”,與長城之北百多平方公里的“后龍”風水禁地共同構(gòu)成整個陵區(qū)。然而,清東陵所有的帝后“壽宮”均在風水墻圈內(nèi),唯獨有一座皇后陵寢—昭西陵—建在陵墻之外,這是為何呢?
皇太極死后,孝莊下嫁攝政王,這種小叔娶嫂婚配發(fā)生在帝王之家,著實讓皇子皇孫及天下臣民感到恥辱與羞憤。其埋在清東陵風水墻外,令其為子孫后代看守大門,日夜孤寂,風雨獨挨,以示懲處。
事實果真如上所述嗎?據(jù)史料記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莊病重時,對后事已有安排,她面諭康熙帝:“我身后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日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城,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于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边@又如何解釋呢?
康熙帝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幼年由其祖母孝莊及孝惠章皇太后撫養(yǎng)成長,又賴孝莊輔政,祖孫之間情意特別深厚。說康熙罰令孝莊為子孫看守陵寢大門,實在是情理不通,荒謬不堪。
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在孝莊停靈26年的暫安奉殿擴修隆恩殿,起建陵園,定陵名為昭西陵。昭西陵之所以建在清東陵陵墻外,一是遵照了孝莊的遺愿,不使其與親手撫育輔政的子孫兩代皇帝遠離;二是表明昭西陵與東去近千里的太宗昭陵同屬一個體系,建在陵墻外并在規(guī)制建筑上飾以特色,以示與清東陵這一體系有所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