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的心態(tài)決定你的幸福等級(5)

重遇未知的自己 作者:張德芬


人類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人類最大的痛苦是我們認同內(nèi)在小我的頭腦,也就是我們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以為這些念頭就是我們自己,或是認為這些念頭都是正確的,因而盲目地聽命于它們。

比如,老公晚回家沒有給你打電話,你就生氣了,因為覺得老公心里沒有你,不愛你,而你完全陷入這種情緒里,無法自拔。其實,情緒是來來去去的,它來的時候是我們召喚來的,比如痛苦是你召喚來的,來了之后,它為什么不走了?因為它被你的故事“勾”住,走不了了。在這里,你的故事就是,“老公回家晚了,卻沒有打電話告訴我,他心里沒有我,他不愛我”。我想問的是:這是真的嗎?

如果你能停止對這些事物、想法和故事的認同,真正感知到自己是誰的話,那你就是有靈性的,不是屬于物質(zhì)世界的。所謂認同,就是投注自我感。舉個例子,你會認同你的車,因為你今天開了一輛寶馬,你就自我感覺好了一點兒。如果你的車丟了,你的內(nèi)心就像被挖走了一塊什么東西似的,這就是認同,把自我感投注到我們之外的事物上的一種表現(xiàn)。

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從無形無相的世界,來到這個有形有相的二元對立世界當(dāng)中,而在其中失落了自己。我們嘗試在形象當(dāng)中尋找自己——我可以多有一點兒錢,更有名一點兒,多一輛車子,甚至是再大一點兒的房子?;蛘呤俏乙囎樱乙孔?,我要一個好老公,我要更多的朋友,我要更多美麗的衣服。我們在這個物質(zhì)的形象世界當(dāng)中尋找自我,然后又在其中迷失了自我。

什么叫“在其中迷失自我”?就是你以為在這個有形有相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最后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當(dāng)你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你就離“你是誰”的真相更近了一步。

德芬的話:

“我”有一個身體,但“我”并不是“我”的身體,也不是“我”,名字只是一個代號,“我”所從事的工作也不能代表“我是誰”。無論是讓人同情的自己,還是優(yōu)秀的自己,都是一種身份認同,一個看待自己的角度,不是真正的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