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秦二世:祖德已失 現(xiàn)德不俱
秦始皇病死后,次子胡亥篡改遺詔即位,并伙同趙高瘋狂地屠殺自己的兄弟姊妹。先是在咸陽的“市”處死了十二個兄弟,后又在杜郵碾死了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逼得其他兄弟悉數(shù)自盡。對親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他人?不久,戰(zhàn)功卓著的蒙恬倆兄弟、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相繼被胡亥除去。
胡亥認為堯舜等先王勤儉為國不可信,云“凡所為貴有天下者,肆意極欲,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為”。向李斯詢問如何才能長久享樂。李斯著《行督責之術》一文,向胡亥建議“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法家治國方法。胡亥有了李斯提供的“理論依據”就放肆自己的欲望,“酈山未畢,復作阿房”,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fā)五萬兵士守衛(wèi)咸陽。禁止各地向咸陽供糧的人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常年無償?shù)膭谝?,日益加重的賦稅,秦民不堪壓迫,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fā),直至秦朝滅亡。
秦國自穆公、孝公“開業(yè)至美”,到秦始皇席卷天下九合諸侯,功業(yè)至偉,為什么僅僅二世而亡?后世以天道倫理論之,以朝代興衰更替驗之,無非同一個結論:君行仁義,國祚綿長,子孫隆昌;君行暴虐,不日而王,子孫涂炭。經濟天下國家之道,無非經濟人身之途。始皇家中子孫自相殘殺,五倫大逆,一家不治,何以治國?曾子《大學》所述“三綱八目”是天理,是“客觀定理”,豈是虛言!后世不知教誨,恣意妄為,自召萬世苦報,禍害天下,至為可憐。
下面摘錄一段西漢潁陰侯騎賈山上書漢文帝言治亂之道的文章,體會文言之美,體會治亂的德行根源:
“臣聞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執(zhí)重,非特萬鈞也。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又況于縱欲恣暴、惡聞其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則人主不得聞其過,社稷危矣。
“昔者周蓋千八百國,以九州之民養(yǎng)千八百國之君,君有馀財,民有馀力,而頌聲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國之民自養(yǎng),力罷不能勝其役,財盡不能勝其求。一君之身耳,所自養(yǎng)者馳騁弋獵之娛,天下弗能供也。秦皇帝計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無窮;然身死才數(shù)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廟滅絕矣。秦皇帝居滅絕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養(yǎng)老之義,亡輔弼之臣,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茍容,比其德則賢于堯、舜,課其功則賢于湯、武;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
“夏、殷、周為天子皆數(shù)十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暸c智長,故切而不愧;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諺曰:‘前車覆,后車誡。’秦世之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后車又將覆也。
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毋訟乎!’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于內而安危之萌應于外矣。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德行,六七百歲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馀歲則大敗。此亡他故矣:湯、武之定取舍審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于仁、義、禮、樂,累子孫數(shù)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罰,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邪!人之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禮誼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云:“復次文殊,我滅度后,濁惡世時,若有國王,殺父害母,誅斬六親,不依王法,廣興兵甲,侵討他國,忠諫之臣,枉遭刑戮,淫欲熾盛,違先王法,破塔壞寺,焚燒經像,水旱不調,因王無道,國界饑餓,疾疫死亡。如是國王,現(xiàn)世短命,死入地獄,墮大阿鼻?!?/p>
4.隋煬帝:欲圖偉業(yè) 耗財亡國
隋煬帝楊廣是文帝次子,在20個皇子中戰(zhàn)功最著。公元589年,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tǒng)領50多萬大軍南下,滅陳統(tǒng)一,年僅20歲。據說隋軍紀律精嚴,所向披靡,一舉突破長江,最難能可貴的是對百姓“秋毫無犯”,對于陳朝國庫錢財“一無所取”,“天下皆稱廣以為賢”。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結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平息了長達三、四百年的戰(zhàn)亂時代。
從歷史文獻和現(xiàn)今能夠看到的部分事實推知,隋煬帝應該是文韜武略皆有過人之處的皇帝,一生中“修運河”、“創(chuàng)科舉”,正面影響后世中國1000多年;本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成為一體,使中國水運暢通、發(fā)達,為中國后世的繁榮富庶打下牢固基礎。只是“修運河”、“開西域”本應增加國力,富裕人民,卻因耗費巨大,翻成亡國之因?;蛘呖梢赃@樣看,隋煬帝以亡國為代價換取了后世1000多年中國南北方水運經濟的空前繁榮;加之“西巡張掖”、“東征高麗”、“拓疆東南”超過軍力、民力和國力極限,遂起反叛,滅身亡國。所以,自恃財力雄厚、智力過人的人,如果不能謙約自守適可而止,那么不論販夫走卒,還是皇帝總統(tǒng),都難逃晚景凄涼的結局。撒下什么種子,結什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