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化”的營養(yǎng)餐
我經(jīng)常聽到一些五六十歲的老人們說,現(xiàn)在的孩子吃一口飯?zhí)y了。想想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哪里聽說有不好好吃飯的?那個年代家里孩子多,哪個孩子需要父母追著喂飯?現(xiàn)在的孩子,那么好的飯菜就是不吃!老人們的話說得有道理,可是家長們是否知道這到底為什么呢?
一位美國著名的兒科醫(yī)生、心理學家本杰明
斯巴克先生一針見血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主要原因是更多做父母的喜歡逼著孩子吃飯??磥?,孩子不愛吃飯,或者不喜歡吃飯,不是孩子單方面的原因。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們太在意孩子的吃飯,在這個問題上太強求,太強迫孩子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當下豐裕的物質(zhì)和有充足時間的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們好心地破壞了。我換個說法吧,不是現(xiàn)在出生的孩子天性變了,是父母都有精力來做反天性的事了。
幾乎每個兒童天生就有自行調(diào)節(jié)進食數(shù)量和種類的能力,每個兒童自身都具有自我滿足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機制。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該吃多少。大人根本不需要去管,他就能正常發(fā)展自己的飲食功能;而家長在這方面如果經(jīng)常干涉孩子,事情就會變糟。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厭食”的孩子身上還有另外一種能力,那就是反抗。如果父母硬逼著孩子去吃他不喜歡的東西,在第二次的時候,孩子就會厭倦這種東西,久而久之,不僅不喜歡一種食物,整體的食欲都會破壞,連父母逼著他吃飯,他都會知道。
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汪女士,她是省級著名的營養(yǎng)專家,在行業(yè)里頗有名氣。自己有個兒子十歲了,聽說也是很聰明,成績很不錯。有一次我去汪女士家做客,談到他們家的食譜菜肴,真是令人羨慕,聽她說她家每天晚上給兒子單獨做的就是六個菜一個湯,早餐也是很講究。每天的菜譜都是汪女士精心設(shè)計的,大部分的菜肴都是根據(jù)孩子的發(fā)育來考慮,而保姆燒菜的手藝也不錯。我心里想這么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下培養(yǎng)出的小男孩肯定是健康茁壯的。
可是小男孩放學回家,我一看,很是驚奇。這個孩子和其他同齡的同學們相比,長得又瘦又小,像個缺吃少喝的小難民,根本不像是十歲的孩子;孩子脾氣也很暴躁,性情孤僻,根本不和大家說話。汪女士說起孩子愁得要命。
在和汪女士聊天中,知道了汪女士家庭中一些生活細節(jié)后,覺得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汪女士用心地把菜譜制定得非??茖W,生活中對孩子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吃多少都有規(guī)定,而且每一周的食譜和要求都貼在廚房和孩子的房間里,時刻提醒著孩子。孩子吃不到規(guī)定的標準,他們就不肯罷休,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完成任務(wù)”。他們的方法如果用于生產(chǎn)一架機器或培育一株稻谷,肯定會成功,可惜面對的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孩子。
我試圖勸汪女士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不要過分追求“科學化、標準化”,不要在飯桌上太逼迫孩子,汪女士立即搖頭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壞了,太會?;ㄕ校皫滋炀谷缓退v條件,說家長如果不因為吃飯嘮叨教訓他,他就好好吃;可是這孩子每次只夾一根青菜,猶豫半天,好像媽媽放了毒藥似的,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頓飯下來,其實只吃了很少的一點。汪女士突然忿忿地說:“我們現(xiàn)在都不管他了?!?/p>
其實,我了解到汪女士所謂的“不管”,只是換了管的方式,每頓飯都給孩子單獨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長時間,都必須吃完。汪女士覺得自己做得已很夠意思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總因為吃飯和孩子發(fā)生沖突了。但令她氣憤的是,兒子居然有時能把這一碗飯一直吃上三四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