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匱乏到充裕(1)

中國消費的崛起 作者:(英)葛凱


4 中國消費者的這些年:從極度匱乏到極度充裕

當然,如果我們想要創(chuàng)造消費文化,首先得有東西可買。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旅游,那時我的中國朋友告訴我說去購物的時候要聽懂一個詞,那就是“沒有”,因為這是售貨員最常說的。比選擇匱乏更糟糕的是根本沒有東西可選。后來當我作為交換生再一次來到中國時,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匱乏”依舊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詞。那個時候,在許多人眼里,我們的學生食堂所提供的食物可以用“奢侈”二字來形容。

隨著經濟改革的到來,這一切都迅速發(fā)生了變化。10年后,中國人開始適應隨處可見的超級市場、24小時便利商店以及不限量供應的自助餐。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種“充裕之風”也吹進了中國的中小城市和中低階層。

僅僅在幾十年以前,中國不僅可買的東西不多,賣東西的場所也寥寥可數。此后中國在經歷從匱乏到充裕過渡的同時,售賣方式的革命也在進行。從沃爾瑪的超級市場到7 11(7-Eleven)便利商店,從寫字樓門口的流動小攤到通往寺廟的小徑上的各色商店,今天的中國人不缺少購物的機會,他們目睹了商品數量和商店數量的飛速增長,每一天都在行使著作為一名消費者在眾多商品中挑選的權利——這一點跟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的消費者并無區(qū)別。而且城市居民特別愛購物,據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周用在購物上的時間為10小時(而美國人則不到4小時),有2/5的受訪者表示購物是他們最喜愛的休閑活動之一。這些零售機會滿足了市場經濟擴大消費、將消費欲望轉化為經濟現實的需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