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處世——進退之間覓平衡(1)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經(jīng)驗和人情世故 作者:冠誠


 

亦方亦圓是境界

“亦方亦圓”是一種很高的境界,那么何為“方”,何為“圓”?

一般來說,自然形成的都是圓的,人為修飾的都是方的。因此,方為動,圓為靜;方是原則,圓是機變;方是以不變應萬變,圓是以萬變應不變。外表要圓(大智若愚),內心要方(清靜明志);對己要方(嚴于律己),對人要圓(寬以待人)。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淤滯。所以,能成大事的人交際時亦方亦圓,方中有圓,圓內容方。能成大事的人在社會交際中,總能把圓和方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么程度,圓到什么程度,他們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

1.切忌自卑與自大

自尊是自我規(guī)矩,自我規(guī)矩便能自成方圓。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人不斷向上發(fā)展的一種原動力。莎士比亞說:“假使我們自比于泥土,那我們就將真的成為被踐踏的泥土了?!庇终f:“沒有自尊心的人,即等于自卑。”在人際交往中,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也要顧全對方的尊嚴。自卑與自大是兩個極端,有人比喻說:“自卑與自大乃一手的兩面,又好似刀片,兩邊都有傷人的鋒刃?!边@個鋒刃不僅傷他人,還能傷自身。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最忌諱的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以平常心待人,不卑不亢,這是成大事的人交際中的規(guī)矩,離開這一點是談不上方圓的。

2.求大同存小異

要想達到在交際場合外圓內方的境界,成就大事,就必須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習慣愛好、性格特征,在交往中難免會有些摩擦,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盡量尋找共同的話題。但與人相處時,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失去自我。

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看到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對新中國所持的態(tài)度不太友好,于是就在發(fā)言中說,我們不是吵架來了,我們是求同存異來了。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外交活動的靈魂的把握。會后,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來到我國使團住處拜訪,表達了友好的意愿。剛剛成立的共和國就是從那時起開始逐步和世界各大洲的國家建立起了外交關系。

3.方圓有術,縱橫捭闔

交際需要交談,以傳其情、達其意,起溝通、交流之效,從而協(xié)調、融洽與交際圈的關系。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成功,要想成為成大事的人,就必須遵循以下原則,這是專家學者們的精辟見解。

第一,切忌背后議論人。

在與人接觸交往中,要竭力避免背后議論人。不負責任的議論,不僅達不到交往的目的,而且會傷害感情。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盡可能不揭別人的短處。

第二,說話要有分寸、有條理。

與朋友、同事相處,有人總是搶話頭,且說起話來沒完沒了,令人討厭,時間長了就會被大家疏遠。

第三,不顯露有恩于別人。

同事、朋友之間總會有互相幫助的時候,可能你給別人的幫助多一些。但是,切不可表現(xiàn)出有恩于人,以免使對方難堪。

第四,不忘別人的恩德。

別人對自己的恩德,要時刻記在心上。無論誰的幫助,不論得益大小,都應適度地向人家表示感謝。這樣做,既增進了感情,又發(fā)揚了“受恩不忘”的美德。

第五,做不到的就不要說。

因對朋友說謊失去信任,這是極大的損失。所以,新老朋友相交,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