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瑞·溫尼克曾經是德崇證券的債券交易員,后來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才進入光纖行業(yè)。1997年,在為AT&T的海底電纜完成融資工作后,溫尼克預見到了寬帶的可能性。他的第一根電纜雖然花了整整14個月才鋪設完成,但是贏利卻非常高。
于是,溫尼克為環(huán)球電訊公司作了一個簡單的商業(yè)計劃-融資,然后鋪設光纜!初步預計基礎建設將花費大約27億美元。很快,大量資金就以近乎光速的速度流向百慕大首府漢密爾頓,環(huán)球電訊的總部。1998年8月,環(huán)球電訊以每股9。5美元的價格上市。僅僅8個月后,股價升至60美元,環(huán)球電訊公司市值升至540億美元,溫尼克的個人資產達到47億美元。之后,溫尼克就夢想著要構建一個海底寬帶網絡,連接幾大洲,為包括德國電信、AT&T等在內的世界各大電信運營商提供服務。
3年后,也就是2001年11月,環(huán)球電訊被披露虧損33。5億美元,比2000年同期虧損額的6倍還多,這一消息讓眾多投資者大為震驚和憤怒。吉爾德時代的另一個時運不濟的公司是Exodus通信公司,該公司因虧損20億美元,在美國《破產法》的保護下申請破產。環(huán)球電訊的普通股在2001年11月中旬成交價僅為每股1。24美元,雖然比10月9日每股38美分的成交價上升了不少,但是與6月每股13。3美元的水平相比幾乎是直線下跌。而在這一年的6月,喬治·吉爾德還堅信環(huán)球電訊股價的上漲是遲早的事。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投資者在這只股票上的損失已經將近529億美元。
但是,吉爾德這位新時代的幻想家仍然固執(zhí)己見?!叭绻阍?998年購買了環(huán)球電訊公司的股票,”他在2001年6月寫道,“你買入的是5 000英里的電纜,到今天,你持有的是10。2萬英里的網絡;如果你在1998年購買了環(huán)球電訊公司的股票,你買入的是4億美元的收入,到今天,你持有的是50億美元的銷售額,以及超過10億美元的已調整現金流,并且該數字還在以每年40%的比例增長;如果你在1998年購買了環(huán)球電訊公司的股票,你買入的是橫跨大西洋的STM-1靜態(tài)通路(同步傳輸模式),而今天,你持有的是流量以每年450%的比例增長的IP主干網,以及Exodus通信公司(全球最主要的提供內容、存儲和服務的網站運營商)20%的所有權,該公司每年的收入幾乎都會比上一年翻一番;如果你在1998年購買了環(huán)球電訊公司的股票,那么你買入的是一個由玻璃和光纖構建的全球網絡的夢想,而今天,你持有的就是整個網絡?!?
“如果你在1998年購買了環(huán)球電訊公司的股票,”反對者很有可能會這樣反駁,“你就已經損失了全部財產的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