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人不可面面俱到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規(guī)劃 作者:冠誠


社會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做什么都想要面面俱到,取悅于每一個人、執(zhí)著于每—件事,即使栽了跟頭也無怨無悔。他們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一毫的敵意,妄圖承受一切,讓周圍所有的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得益。這種想法是善良的,但就是這種善良與周全使他們在現(xiàn)實中處處碰壁。

人際交往中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就一定會關系融洽、密切。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就會失衡。“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促使關系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留有余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是平衡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有一天,父子倆趕著自己的驢進城。走到半路,有人見了,對父親說:“為啥不騎著驢子呢?”

父親想:是啊。于是,讓兒子騎上驢,自己跟著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說:“你看那個小孩,太不知道孝道了,怎么能讓老父親走路呢!”

父親想:對啊。于是,自己騎上驢,讓兒子跟著。走了一會兒,又有人說:“瞧??!這個老頭也不怕孩子累,真是沒人性?!?/p>

父親聽了,很不舒服,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我們一起騎驢,這下子總該沒人說了吧!

還沒走一會兒,又有人說:“真沒愛心,兩個人騎驢,瘦驢一會兒就給壓死了。”

父子倆一聽慌了神,趕快下驢。想了許久,他們決定把驢子四只腳綁起來,扛著走。驢子不舒服一直掙扎,經(jīng)過一座橋時,終于掉到河里淹死了!

不管是什么樣的心理,但你要知道一點: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討好每一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顧及每一個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認為顧到了,別人卻不一定這么認為,甚至根本不領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顧及每一個人的立場。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要讓每個人滿意,事實上,總會有人不滿。恪守自己的原則,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會有人稱贊你,也會有人罵你。但如果你想面面俱到,恐怕結(jié)果是每個人都笑你。

有一個故事很耐人尋味。故事中,一位女士結(jié)婚不久就離婚了,原因竟然是她對丈夫太好了,好得讓人受不了。原來,她非常關心照顧別人,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務全包了,別人還不能插手,弄得家人就像生活在別人家里一樣。時間長了,全家人都忍無可忍,丈夫終于提出離婚。

1974年,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zhì)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中國古語有“交友強于己”,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會令人們心理失去平衡,開頭的那個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結(jié)果孩子卻不領情,往往就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壓力所致。

人情不能不投資,也不能過度投資。對一個有勞動能力、心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付出同獲取回報一樣重要,因為這往往牽涉到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如果你想取悅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系,那么不妨適當?shù)亟o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于因為內(nèi)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系?!斑^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不面面俱到,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才能給心靈一個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彼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