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把總部從猶他州的奧格登(Ogden)遷到圣弗蘭西斯科(San Francisco), 并改名為猶他建筑和礦業(yè)公司(Utah Construction & Mining Company)。 猶他公司首次來到澳大利亞是參加維多利亞州艾爾登水壩(Eildon Dam)和“雪山計劃”(Snowy Mountains Scheme)[1]的建設。該公司在挖掘方面的專長使它十分適合開展露天采礦, 其結果就是它的一家子公司猶他開發(fā)公司(Utah Development Company)在開發(fā)昆士蘭中部煤田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這些煤田為蓬勃發(fā)展的世界鋼鐵工業(yè)提供了冶金用煤(焦煤)。
鮑恩盆地煤資源的存在,早在多年前就為人所知。 但由于缺乏需求, 昆士蘭礦業(yè)部(Queensland Mines Department)從未對這一地區(qū)進行過詳細的地質普查。 20世紀50年代末, 猶他公司的地質學家理查德·埃利特(Richard Ellett)在這個盆地尋找適合大規(guī)模露天開采的礦產(chǎn), 特別是鐵礦和焦煤。 結果猶他公司申請了面積2,400平方英里土地的勘探許可證, 并聘請了當?shù)氐刭|學家唐·金(Don King)。金通過試鉆, 確定了緩緩傾斜的煤層的位置。 1968年5月11日, 昆士蘭州州長杰克·皮齊(Jack Pizzey)和利特爾菲爾德的前任猶他公司董事長馬里納·S·??藸査?Marriner S. Eccles)一起在礦山現(xiàn)場舉行儀式,為布萊克沃特 (Blackwater)露天煤礦揭幕。
猶他公司方面,推動公司與昆士蘭州達成協(xié)議的主要人物是總裁亞歷山大·M·“巴德”·威爾遜(Alexander M. “Bud” Wilson)、高級副總裁基思·華萊士(Keith Wallace)和布萊克沃特礦的首任經(jīng)理拉爾夫·朗(Ralph Long)。 而昆士蘭政府中最有力的支持者是約翰內斯·比耶爾克-彼得森(Johannes Bjelke-Petersen), 他在杰克·皮齊突然去世后于1968年8月成為州長。 這位出身金格羅伊(Kingaroy)[2]種花生農民的政客很快就開始把昆士蘭州的礦產(chǎn)資源向國外推銷,特別是向日本人推銷。 在東京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 與會的貴賓發(fā)現(xiàn)會場中央放著一個巨大的澳大利亞形狀的冰雕, 而昆士蘭州則以藍色突出顯示出來。 當時在場的一位猶他公司營銷人員吉爾斯皮·羅伯遜(Gillespie Robertson)說:“那天晚上, 隨著冰慢慢融化, 南部各州逐漸消失了, 只剩下昆士蘭。 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那個藍色部分其實是塑料做的。”
猶他公司的人很快意識到比耶爾克-彼得森對于各州之間的競爭關系問題有些過于敏感。 猶他公司在澳大利亞設立營銷機構后, 曾在圣弗蘭西斯科猶他公司總部工作過的羅伯遜被派往悉尼。 “有人告訴我們悉尼是澳大利亞的商業(yè)中心,” 他說。 “這是一個嚴重錯誤。 昆士蘭州政府對此一點也不喜歡, 因此我們迅速把辦公室搬到布里斯班去了。”
根據(jù)《昆士蘭中部煤炭合作協(xié)議法案》(Central Queensland Coal Associates Agreement Act), 猶他公司及其日本合作伙伴三菱開發(fā)公司(Mitsubishi Development Company), 得到了在布萊克沃特、古尼耶拉(Goonyella)、皮克·唐斯(Peak Downs)、薩拉吉(Saraji)和諾里奇·帕克(Norwich Park)開發(fā)出口煤礦的權利。 昆士蘭州政府同意支付在該地區(qū)建造道路、供水、醫(yī)院和其他設施的費用, 并在2010年前對每噸煤只征收5澳分的低資源稅, 以換取有利可圖的鐵路運輸費用。[3]
[1] 歷時25年(1949-1974)建成的“雪山計劃”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把雪河(Snowy River)河水經(jīng)穿過雪山山脈的管道輸送到墨累河, 用于灌溉和發(fā)電。 ——譯者注
[2] 昆士蘭州南部城鎮(zhèn), 有澳大利亞最大的花生加工廠, 因而號稱“澳大利亞花生之都”。 ——譯者注
[3] 該法案最初是1968年通過的, 后來做過幾次修改。 ——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