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將過程成熟度引入敏捷組織——
第II部分 83
5.1 本章的學習內容 83
5.2 BOND案例研究的背景 84
5.3 BOND的項目管理 86
5.4 在BOND中從角色和責任入手 87
5.5 從組織內部培養(yǎng)項目主管 89
5.6 伸展點示例:向每個協(xié)議模板添加項目管理計劃 90
5.7 “什么”——確定計劃范圍 91
5.8 “誰”——管理資源和技能要求 92
5.9 常用的“非文檔化的超級電子數(shù)據(jù)表”資源管理過程 94
5.10 “何時” 94
5.11 生命周期——由您做主 96
5.12 “如何”——團隊會議、任務監(jiān)控和路線更正 97
5.13 高級管理層簡報:CMMI可以為敏捷方法提供幫助的一個領域 98
5.14 高級簡報不斷完善的示例:可有效利用時間的配套幻燈片 99
5.15 “多少”——不要強制團隊采取“不合規(guī)律的行動” 100
5.16 從BOND規(guī)范化計劃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101
5.17 在BOND中將計劃視為動態(tài)文檔 102
5.18 模板的力量 103
5.19 需要記錄會議紀要和活動事項嗎 105
5.20 讓利益相關方參與進來 107
5.21 讓利益相關方參與進來——有時候需要額外的幫助 108
5.22 在整個組織內共享 109
5.22.1 “不向過程中添加任何內容”的例外情況 109
5.22.2 例外情況示例1:對組織級的反饋 110
5.22.3 例外情況示例2:您了解自己的整個任務范圍嗎 110
5.23 適合敏捷組織的度量和分析過程 111
5.23.1 敏捷組織中的規(guī)模度量 112
5.23.2 度量信息庫必須采用什么格式 112
5.24 培訓組織中的所有項目人員 114
5.25 敏捷組織中的技術解決方案 115
5.26 產品和過程質量保證 116
5.27 減少敏捷組織中執(zhí)行CMMI評估的風險 116
5.28 達到CMMI目標之后存在喪失發(fā)展動力的風險 117
5.29 我們實現(xiàn)了級別3,歡呼雀躍吧!一年后與Ethan的會面 118
5.30 總結 119
5.31 總結:CMMI如何為敏捷方法提供幫助 120
第Ⅳ部分 CMMI幫助應對敏捷方法誤用情況
第6章 對定義過程和敏捷性的常見誤解 125
6.1 本章的學習內容 126
6.2 NANO案例研究的背景和所面臨的問題 126
6.3 NANO是如何取得成功后又陷入困境的 127
6.4 NANO中敏捷性的有利方面 128
6.5 NANO敏捷方法的失敗方面 128
6.6 NANO中的復雜因素 129
6.7 NANO為差距分析做準備 129
6.8 NANO的差距分析結果 130
6.9 公共實踐的示例 130
6.10 一些人如何看待敏捷組織中的過程 131
6.11 過程誤解的示例 132
6.12 過程誤解的另一個示例 132
6.13 分配過程所有權的利和弊 134
6.14 向NANO優(yōu)先提出的建議 134
6.15 在NANO中制定OPF和OPD過程 135
6.16 NANO中將CMMI框架用作過程路線圖 135
6.17 將CMMI框架用作路線圖的示例 136
6.18 處理NANO中利益相關方的弱點 137
6.19 要隨著組織的發(fā)展壯大保持成功的敏捷文化,必須提供培訓 138
6.20 您不能只靠重復其他組織的過程來獲取預期價值 139
6.21 將非正式過程規(guī)范化的另一個示例 140
6.21.1 向下傳達的度量 140
6.21.2 從敏捷角度看待度量 140
6.21.3 我們?yōu)楹螒P注將非正式過程規(guī)范化 141
6.21.4 經常被大型組織忽略的向下傳達的度量 141
6.22 關注NANO的過程改進計劃中的風險 142
6.23 NANO過程改進計劃 143
6.24 由假設場景培訓提供支持的基于優(yōu)先級的增量式部署 143
6.25 有關GP2.7的更多信息并闡明NANO的角色和責任 144
6.26 NANO角色和責任外出靜思會 145
6.27 “空白部分”任務 146
6.28 用于定義角色和責任的備選方法 148
6.29 在NANO中使用的定制備選方法 149
6.30 使用敏捷方法和符合CMMI要求的方法處理計劃中的不確定性 150
6.31 CMMI項目計劃與敏捷計劃相一致 152
6.32 總結:CMMI如何為敏捷方法
提供幫助 153
6.33 總結:敏捷方法如何為CMMI
提供幫助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