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焉識向勞改農(nóng)場禮堂最后迫近的同一時刻,我的祖母馮婉喻正在學(xué)校辦公室里,讀著一封求愛信。她這年五十七歲,容貌只有四十多歲,抽煙熬夜,似乎讓她在四十五歲之前迅速蒼老,老到了四十五,歲月就放過了她。那時代流行借革命浪漫說個人浪漫,情書看上去全是花哨廢話,因此馮婉喻讀到一半才明白這是一封情書。她頓時想,又來一個。到了五十七歲這年,婉喻成了個情書的老讀者,學(xué)校有那么幾個老光棍,過一陣總有一個不甘心的,偷偷投一封情書給她,試試運氣。婉喻放下信紙,努力回想情書作者的眉眼身影:是那個比她年輕十歲的體育老師。
我的祖母馮婉喻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有照片為證。1954年冬天陸焉識進了上海提籃橋監(jiān)獄后跟馮婉喻提出離婚,婉喻不肯;陸焉識求她,為孩子們洗刷出個清白的母親,她也還是搖頭。我祖父陸焉識從來沒把婉喻看成美人;婉喻的美是要去發(fā)現(xiàn)的,陸焉是從來沒有去發(fā)現(xiàn)。這種被長輩推到你面前,作為妻子要你接受的女人都會被你看得不美。首先她已經(jīng)被你作幫兇看了;幫著長輩一塊來斷你一生唯一的擇偶機會,滅掉你無數(shù)的相愛可能。就這點,足以造成先決的惡感。因此在我祖父陸焉識的概念中,這樣一個幫他繼母來犧牲他的女人,就是先決的丑陋。起碼在他們婚姻的前期,早在陸焉識變成那個結(jié)巴老幾之前,他從來沒覺得婉喻是個美人。其實他從來沒把她看清楚過。她也從來沒好好給他看過。馮婉喻總是穿得層層疊疊上床,層層疊疊地和焉識一次次做夫妻。
我祖母馮婉喻也說過她和陸焉識的日子,但那似乎是另一對男女的故事,還好,還過得去。她的苦不在丈夫,而在于兼姑母的婆婆。比她大十歲的恩娘給她吃的苦頭和其他苦頭無法比;它把馮婉喻締造成一個最能吃苦的女人。不過婉喻仍是愛恩娘的,否則在恩娘1948年去世時她不會大病一場。
你從來沒見過比馮婉喻更安靜的人。無論她讀書、寫字、結(jié)絨線,以及后來抽香煙,都能靜在那里給人去畫她。如果抓住這些時刻,不驚動她,筆頭快點的畫家肯定能完成一幅幅肖像。
我祖母馮婉喻和太祖母馮儀芳的故事,我多半是從我父親和大姑母丹瓊那里聽來的。也是由于什么由頭提醒了他們,比如誰說話弦外之音過多了,大姑母或我父親便說這是恩娘的話嘛。馮儀芳是個最會說話的女人,你明知她在說難聽話可還是覺得她的話說得好。馮婉喻作為她的媳婦和侄女苦死了,天天漚在那樣的話里,總不能朝說得好聽的難聽話發(fā)泄呀。所以馮婉喻當(dāng)時要對付的不是陸焉識,而是馮儀芳。陸焉識她怎么會去對付呢?他是她的神。十多歲她在老家就知道小姑家有個叫焉識的少爺,有一天沒有帶家里的鑰匙,從學(xué)?;貋砣页鰟涌磻蛉チ耍诖箝T口臺階上背下了小半本字典。這個焉識常給老師私下叫去,專門給些偏題讓他做。這個焉識少爺小小年紀(jì)就親政,把馬上要被趕回娘家的繼母救了下來。馮婉喻對陸焉識,不求親近的原因也在于她把他當(dāng)神。對于神再喜愛都不能沒高沒下,有點距離是對的。因此陸焉識被發(fā)配到大荒草漠,一去幾千公里,對馮婉喻影響不那么太大,反正原先也是遠遠地欣賞膜拜的。在陸焉識被判處死刑之后,她得到噩耗瞞著三個孩子去監(jiān)獄探望焉識。她問刑期定了沒有,他說不知道,一般都不知道,只知道假如夜里被帶出監(jiān)號,帶到地下室去過堂,就差不多了。那種半夜被帶走的人從來沒回來過,第二天他的行李會被取走。婉喻回到家就把陸家的房子抵押了,買了一份份禮物,一家家去送。也許是她送禮送出了成果,也許歸功于焉識在監(jiān)獄襪子廠搞的革新,焉識的死刑被緩到兩年之后。婉喻的心定下來,兩年時間,夠她提著禮物走門串戶,也夠她在一家家客廳里靜坐了。婉喻求情也是靜靜的,厚禮往茶幾或方桌上一供,首長大人,您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