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無限博弈(9)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美)凱文·凱利


幾千年來,人類關注有機世界,或者說生物界,尋找關于創(chuàng)造物甚至還有創(chuàng)造者的本質的線索。生命是神性的反映。人類具有特殊地位,被視為按照造物主的形象而創(chuàng)造出來。但是如果相信人類是按照造物主—自我創(chuàng)造者—的形象而降臨于世的,那么我們沒有虛度時光,因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后代:技術元素。很多人,包括很多信仰上帝的人,會認為這種說法反映了自大心態(tài)。與人類之前發(fā)生的事情相比,我們的成就微不足道。

“我們從宇宙物質轉化為人體的細胞群—后者努力追求某種超出它們掌控能力的事物,此時此刻,讓我們記住人類的豐功偉績,這個自我創(chuàng)造者穿越冰河時代,站在科學魔鏡面前,向它求道,感受它的魔力。他并非來了解自己或者僅僅打量他粗野的外表。他來,是因為他本質上是傾聽者和探索者,想要尋找某個他無法企及的偉大王國?!边@是人類學家和作家勞倫·艾斯利(LorenEiseley)對他所說的人類目前為止艱難走過的“漫長旅程”的沉思。

星空展現(xiàn)出難以抗拒的無窮性,它帶來令人沮喪的信息:我們無關緊要。與5000億個各有10億顆恒星的星系爭辯,不是件容易事。在無限宇宙的迷霧中,我們在一個暗淡角落里的短暫閃爍毫無價值。

可是,這個角落存在某種事物獨力對抗廣袤的宇宙,存在某種完全自引導的事物,這些事實駁斥了宇宙虛無論。除非得到整個宇宙和物理法則某種方式的支持,否則最微小的思想也不能存在。一顆玫瑰花蕾,一幅油畫,一隊身著服裝的人沿石磚砌成的街道游蕩,一塊等待輸入指令的閃爍的屏幕,一本關于人類創(chuàng)造物本質的書,這些都需要深嵌在生物原始法則中的具有生命親和力的特性才能存在?!坝钪嬷牢覀儗⒁絹怼!备ダ锫ご魃f。如果宇宙法則傾向于產(chǎn)生1比特的生命、思維和科技,那么更多的1比特將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我們的漫長旅程是一條軌跡,是由瑣碎的小概率事件堆積而成的一系列必然事件。

技術元素是宇宙創(chuàng)造自我意識的方法。卡爾·薩根(CarlSagan)對此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闡釋:“我們是思考星空的星塵。”不過,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最漫長的旅程不是從星團物質到自覺生物的長途跋涉,而是即將展開的漫長征程。過去40億年復雜性和開放式創(chuàng)造過程的運動軌跡與未來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