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米/畢飛宇(4)

21世紀中國最佳中篇小說2000-2011 作者:孟繁華


王連方的老母垂著兩條胳膊,還在抖動她的下嘴唇。她上了歲數(shù),下嘴唇耷拉在那兒,現(xiàn)在光會抖。喜從天降對年老的女人來說是一種折磨,她們的表情往往很僵,很難將心里的內(nèi)容準確及時地反映到臉上。王連方的老爹則沉穩(wěn)得多,他選擇了一種平心靜氣的方式,慢慢地吸著煙鍋。這位當年的治保主任到底見過一些世面,反而知道在喜上心頭的時刻不怒自威。

“回來啦?”老爹說。

“回來了?!蓖踹B方說。

“起個名吧?!?/p>

王連方在回家的路上打過腹稿,隨即說:“是我們家的小八子,就叫王八路吧?!?/p>

老爹說:“八路可以,王八不行?!?/p>

王連方忙說:“那就叫王紅兵?!?/p>

老爹沒有再說什么。這是老家長的風格。老家長們習慣于用沉默來表示贊許。

接生婆又在產(chǎn)房里高聲喊玉米的名字了。玉米丟下水盆,小跑著進了西廂房。王連方看著玉米的背影,她在小跑的過程中已經(jīng)知道將兩邊的胳肢窩夾緊了,而辮子在她的后背卻格外地生動。這么多年來王連方光顧了四處蒔弄,四處播種,再也沒有留意過玉米,玉米其實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歲數(shù)了。玉米的事其實是拖下來的,王連方是支書,到底不是一般的人家,不大有人敢攀這樣的高枝,就是媒婆們見到玉米通常也是繞了過去?;实鄣呐畠翰怀罴?,哪一個精明的媒婆能忘得了這句話?玉米這樣的家境,這樣的模樣,兩條胳膊隨便一張就是兩只鳳凰的翅膀。

農(nóng)民的冬天并不清閑。用了一年的水車、槽桶、農(nóng)船、丫杈、鐵鍬、釘耙、連枷、板锨,都要關照了。該修的要修,該補的要補,該淬火的要淬火,該上桐油的要上桐油。這些都是事,沒有一件落得下來。最吃力氣、最要緊的當然還是興修水利。毛澤東主席都說了,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主席做過農(nóng)民,他老人家要是不到北京去,一定還是個好把式。主席說得對,水、肥、土、種、密、保、工、管,“八字方針”水為先。興修水利大多選擇在冬天,如果攤上一個大工程,農(nóng)民們恐怕比農(nóng)忙的時候還要勞累一些。冬天里還有一件事是不能忘記的,那就是過年。為了給過去的一年做一道總結,也為了給下一個來年討一個吉祥,再懶散、再勞苦的人家也要把年過得像個樣子。家家戶戶用力地洗、涮,炒花生、炒蠶豆、炒瓜子、爆米花、撣塵、泥墻、劃糕、蒸饅頭,直到把日子弄得香氣繚繞的,還霧氣騰騰的。趕上過年了當然又少不了一大堆的人情債、世故賬,都要應酬好。所以,到了冬天,主要是臘月和正月,農(nóng)活是沒有了,人反而更忙了?!罢吕镞^年,二月里賭錢,三月里種田?!边@句話說得很明白了。農(nóng)民們真正清閑的日子其實也只是陰歷的二月,利用這段清閑的日子走一走親戚,賭一賭自己的手氣。到了陰歷的三月,一過了清明,也就是陽歷的四月五號,農(nóng)民們又要向土地討生活了。別的事再重要,再復雜,但農(nóng)民的日子終究在泥底下,開了春你得把它翻過來,這樣才過得下去。城里的人喜歡傷嘆“春日苦短”,那里的意思要文化得多,心情里修飾的成分也多得多。農(nóng)民們說這句話可是實打?qū)嵉模f的就是這二三十天。春天里這二三十天的好時光實在是太短暫了,連傷嘆的工夫都沒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