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4)

一寸河山一寸血4:萬里烽煙 作者:關(guān)河五十州


英武從容。

早在薛岳兵團還未完全集結(jié)起來之前,李漢魂就不顧情勢險迫,斷然把軍部遷入商丘城內(nèi),為的就是要學習“張睢陽齒”,誓與古城共存亡。

東路軍的主力是李漢魂的粵軍第六十四軍,和其他部隊不是在上海就是在南京受過傷不同,第六十四軍稱得上是一把尚未啟封的寶劍,現(xiàn)在是到試一試刃口的時候了。

讓李漢魂不滿意的卻恰恰是自家粵軍。第六十四軍的武器都是到漢口后補給的,到參加羅王之戰(zhàn)前,有的武器還沒開箱哩。另外,第六十四軍雖有老兵打底子,而且這些老兵都是李漢魂手把手用七年時間訓練出來的,但新兵蛋子也有不少,他們初上戰(zhàn)場,缺少和日軍對抗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

再不滿意,再有缺陷,這一仗也務必要打好,否則廣東子弟將顏面無存。

三攻羅王

5月25日,李漢魂親自趕到前線督戰(zhàn)。隨同觀戰(zhàn)的,還有一群或從徐州退下,或自鄭州趕來的中外記者。

羅王地方不大,卻比蘭封城還要堅固。在羅王車站和羅王寨外圍,均建有鋼筋混凝土澆筑的永久工事,什么炮兵掩體、機槍掩體,還有人員器材的掩蔽所、指揮部,一應俱全。以前你拿來擋日本侵略軍,現(xiàn)在日本侵略軍拿來擋你,東西還是一樣的東西,只是隨著攻防轉(zhuǎn)換,主人掉了個個兒而已。

不過只要有重炮,就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因為“東方馬其諾”并不是真的馬其諾,雙方的標準和規(guī)格差得實在太遠,而土肥原由于推進過快,還沒有來得及把炮兵部隊集中至羅王。

你沒炮,我有炮。

李漢魂將重炮推到工事附近,進行近距離轟擊。一看到日本侵略軍的火力網(wǎng)被壓制住,粵軍步兵立刻哇哇大叫著持槍沖鋒。

半年前,廣東兵也在南京外圍沖過、喊過,那是求生之路上發(fā)出的絕望嘶喊,如今則是復仇和爭勝的號角。

沖鋒,某種程度上是傷亡的累加,粵軍傷亡枕藉,李漢魂覺得這樣不行,又把部隊召回來。

重炮,繼續(xù)轟擊,不允許給鬼子留下一點屏障物。

看到外圍的防御工事全部被炸塌轟碎,李漢魂又發(fā)動了二次進攻。

粵軍后腳剛剛進入羅王車站,前腳退出的日本侵略軍卻又殺了回來,雙方扭殺在一起,炮兵反而無處著力,只能看著干著急。

土肥原師團的主力部隊,其拼殺能力自然不是蓋的,硬是又把粵軍給擠出了車站。

經(jīng)過兩進兩出,粵軍官兵已是尸橫遍野,光在指揮所里聽聽傷亡數(shù)字,已是心驚肉跳,更何況李漢魂就在一線端著望遠鏡觀察,戰(zhàn)場慘烈情狀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李漢魂說他當時不但落淚,而且還“涕泗如泉”,似乎有些夸張,但如果聯(lián)系到他后來篤信佛教,設身處地想想,確有如刀割膚的感覺。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真正的戰(zhàn)場,本來就是一個折磨人良知的地方。

時間從午后過渡到傍晚,殘陽如血,硝煙飄蕩,羅王依舊難以攻下。

羅王是個重頭戲,無論如何得唱好。繼李漢魂之后,薛岳也親自來到第一線,進行現(xiàn)場辦公。這張中國士兵的肖像曾聞名于世

日本侵略軍的外圍工事都被炸光了,據(jù)點卻還拿不下來,緣于土肥原師團實在很能打仗,粵軍即使前仆后繼,后繼如潮都沒用。

薛岳了解情況后,馬上給附近其他各部隊下達命令,要他們加強進攻,以牽制和分散土肥原師團在羅王的力量。

彼弱了,我們還得強。老虎仔操著廣東話,跟前線戰(zhàn)壕里的廣仔們一聊天,得知由于后勤輸送不理想,有的小伙子已經(jīng)超過一天沒吃飯了。

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飯,還如何能打仗。薛岳馬上拿起電話,要求趕快送飯。

兵團總司令親自催問吃飯的事,后勤部隊就是迎著鬼子大炮也得把飯送上來,粵軍由此士氣大振。

李漢魂當著薛岳的面,下達了三攻羅王的命令。

吸取前兩次的教訓,李漢魂要求,這次炮兵必須跟隨步兵一道前進,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