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真的是愁死了。鑒于兩個新編師團都如此窩囊,他只能招來金澤第九師團。
按照岡村的定位,在他的第十一軍里,熊本師團排第一沒有異議,排第二名的就是金澤師團。
在淞滬會戰(zhàn)中,金澤師團和第一〇一師團稱得上一對難兄難弟,二者差點兒被打成廢物,最后也是通過“輸血”的方式才緩過了勁兒。
雖然同樣有致殘經(jīng)歷,但金澤師團又絕非第一〇一師團可比。
岡村后來被奉為日本陸軍將領(lǐng)中的名將典范,自然不是一點道理沒有。比如他的眼光就很毒,即使從來沒有指揮過的部隊,一眼看過去,馬上便能分辨出對方是否有真材實料。
臺灣旅團的士兵連背包都沒有,出發(fā)時手忙腳亂,全扔在原駐營地了。沒有背包,他們便用隨身攜帶的野營帳篷代替,以至于帳篷被弄得破爛不堪,起不到遮風擋雨的作用。
在岡村的打分欄中,臺灣旅團和那兩個新編師團差不了多少,都是低分。
相反,金澤師團就是一副訓練有素的樣子。每個士兵都肩負背包,縱隊行進,到臨時宿營地時,便支起帳篷露營,而且營中秩序井然而肅靜,絕無臺灣旅團那種亂七八糟的狀況出現(xiàn)。
岡村在九江一見到金澤師團,就頻頻點頭,認為繼兩個不中用的新編師團之后,自己在江南總算擁有了一把絕殺利器。
反八字陣
8月21日,金澤師團向瑞昌發(fā)起進攻。
瑞昌守軍為王陵基第三十集團軍。這是一支由四川地方保安團改編成的新編部隊。由于倉促編組,很多士兵都未經(jīng)過基本訓練,扛把槍,穿著草鞋就跑到前線來了。
沒怎么打過仗的草鞋兵,碰到金澤師團這樣的日軍精銳部隊,就算人多也沒用,因為懸殊實在太大了,所以很快就敗下陣來。
王陵基在指揮所內(nèi)急得大吵大罵,可是這種情況下,喉嚨再大也代替不了部隊的軟弱無力和戰(zhàn)場的頹勢。
在川軍敗退后,金澤師團不僅侵占了瑞昌,還推進至岷山,這里的緯度低于金官橋,正是實施穿插的好機會。
三招之后,必有妙招,岡村終于看到了前方亮出的一線曙光,他馬上傳令金澤師團:改變原計劃,不用到德安了,趕快往金官橋插,以包抄守軍的后路。
假如金澤師團穿插成功,廬山防線就不是動搖的問題,而是將全線崩潰。薛岳急調(diào)俞濟時第七十四軍前去岷山堵截金澤師團,以掩護金官橋守軍左側(cè)背。
小到薛岳兵團,大到整個第九戰(zhàn)區(qū),要論真本事,沒幾個能及得上第七十四軍。好鋼用在刀刃上,此時不上,更待何時。
可是日軍的老師團并不是那么容易對付的。俞濟時派兵前往岷山,與金澤師團碰個正著,未經(jīng)一個回合,便敗下陣來,只得往后撤退。
再派,仍然擋不住。
薛岳這才發(fā)現(xiàn)情況比自己原來預料的還要嚴重??磥?,金官橋不撤不行了??杉词惯@樣,左側(cè)背還是得有人給兜住,要不然部隊連撤都撤不下來。
薛岳給俞濟時打電話,直接告訴他:你要再向后退,軍法處置!
第七十四軍今天派一點,明天派一點,你以為你是誰,你前面站著的是日軍主力,得用全力啊。
俞濟時領(lǐng)到生死狀,率全軍壓上力戰(zhàn),這才保得大小平安,中線守軍得以安然撤出。
趁這工夫,薛岳迅速將金官橋防線收縮至馬回嶺,使岷山的位置由左后方變成了左前方,金澤師團失去穿插角度,再也無隙可鉆。
別人來打,你把腦袋縮回去,這頂多叫做反應快。薛岳的變招卻不是這么簡單,他利用一撤一收的機會,形成了一個兩邊高、中間低的“反八字”袋狀陣形(簡稱烏石門線)。
這個陣形既可守,也可攻,如張袋捕鼠,如飛鉗剪物,大者把你裝進去,小者剪掉你身上幾個小零碎,乃老虎仔平生極為得意的一種陣法。
中國軍隊的火力網(wǎng)令日本侵略軍無法前進
馬回嶺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小盆地,薛岳在盆沿設置了重機槍和炮兵陣地,整個馬回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