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中海爭霸第一個跨三洲的帝國——波斯(2)

世界是部戰(zhàn)爭史 作者:黃于


大流士上臺頭兩年,迅速平定帝國各邦暴動,同時改革政策,劃帝國為23個行省,每省設總督,掌管行政、司法和稅收大權;另設軍事長官專管軍事,軍政長官互不從屬。他還規(guī)定各省年貢稅額,統(tǒng)一貨幣與度量衡制度,完成了從尼羅河到紅海的運河修建工程,確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帝國國教,等等?! ?/p>

大流士恢復了居魯士對隸屬民族實行寬待與保護的政策。他不僅重建古時的廟宇,贊助地方的一些教派,而且命令他的埃及總督同當?shù)厣畟H共同商討制定埃及法律,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被征服地區(qū)的民族矛盾?! ?/p>

不過,這并不代表大流士會停止軍事擴張——公元前514年到公元前513年,大流士遠征黑海北岸的西徐亞人。西徐亞人實行堅壁清野,誘敵深入,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打敗了波斯人。但大流士的軍隊在歸途中仍占領了愛琴海與黑海交界的色雷斯部分地區(qū)。后又進而向愛琴海擴張,控制了希臘文化范圍內(nèi)的若干島嶼?! ?/p>

而在東面,大流士于公元前517年擴張到了印度河流域,中亞細亞也列入版圖。從此,波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帝國的版圖包括伊朗高原、中亞的大部分、印度西北的一部分、整個西亞(包括小亞細亞瀕海的希臘城邦)、埃及第一瀑布以北,以及歐洲色雷斯部分地區(qū)和愛琴海上的一些島嶼?! ?/p>

而從大流士一世起,波斯帝國形成了一個特有的制度——帝國的首都共有四個:蘇薩(原埃蘭國都)、埃克巴塔那、巴比倫、波斯波利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駐于每個都城?! ?/p>

大流士時代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那便是修建了貫通全國主要地區(qū)的交通網(wǎng)絡,稱為“御道”。它從薩第斯的西邊(今土耳其伊茲密爾東約60英里)出發(fā),向東穿過今土耳其的中北部,直到古亞述國的首都尼尼微(位于今伊拉克摩蘇爾),再折向南方抵達巴比倫(今伊拉克巴格達)。正因為如此,考古學家認為西段御道是亞述王時期修建的,而大流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良?! ?/p>

在巴比倫附近,波斯御道分走兩條路線。第一條向西北再向西經(jīng)過埃克巴塔那走上絲綢之路。另一條路線繼續(xù)往東,經(jīng)過波斯首都蘇薩(在今伊朗境內(nèi)),然后往東南到達波斯波利斯?! ?/p>

沿途設置許多驛站和旅店,據(jù)說這最初是大流士為滿足其盡快吃到愛琴海鮮魚的愿望而設立的,但對于全國經(jīng)濟卻是意義重大。在御道上,波斯信差可以在七天內(nèi)走過2699公里。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寫道:“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比這些波斯信差還要走得快了?!薄 ?/p>

大流士所改進的這一道路系統(tǒng)質(zhì)量非常高,一直沿用到羅馬時代。土耳其迪亞巴克爾有一座當時波斯御道使用的橋梁,到今天仍然存在?! ?/p>

由于交通發(fā)達,沿途又有驛站接濟和士兵保護,全國的貿(mào)易迅速發(fā)展起來。從小亞細亞海岸到首都只需要三天時間,在張騫通西域之后,這條大道便成了絲綢之路的西段?! ?/p>

大流士還執(zhí)行了促進海上貿(mào)易的政策,開辟海上航路,派艦隊探索印度洋,打通從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線,還開通了從尼羅河到蘇伊士的運河。他是第一個將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大水系連為一體的君主。  

但大流士末年對希臘的入侵,從后世看來可算是一次失策?! ?/p>

公元前492年夏天,大流士派兵遠征希臘,挑起戰(zhàn)端,波希戰(zhàn)爭爆發(fā)。這次入侵受到了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的拼死抵抗,使波斯帝國不得不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希臘的戰(zhàn)爭。  

到大流士死時(公元前485年),這場戰(zhàn)爭仍在激烈進行著。繼任者薛西斯繼續(xù)往希臘發(fā)兵,卻同樣成效不大。公元前449年,波斯海軍戰(zhàn)敗,雙方簽訂和約,規(guī)定波斯承認小亞細亞希臘各邦獨立,放棄對愛琴海和黑海一帶的統(tǒng)治。  

歷時43年的波希戰(zhàn)爭使波斯國勢日趨衰弱,使希臘,特別是雅典的勢力日趨強盛。希臘擊退了波斯的西進,重新打開了通往黑海的航路,確立了希臘在東地中海的霸權。  

公元前4世紀中期,位于希臘北部的馬其頓逐漸強盛,而伴隨著希臘曠日持久的城邦聯(lián)盟內(nèi)耗(以雅典為首的勢力與以斯巴達為首的勢力之戰(zhàn)),整個希臘的實力大大下滑。馬其頓伺機南下,于公元前338年征服了整個希臘,建立永久同盟,強大的馬其頓自然成為同盟領袖?! ?/p>

同盟會議還決定開始向波斯人反擊??墒钦旕R其頓腓力二世躊躇滿志地準備東征時,突然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2年在位)即位,于公元前334年率軍遠征波斯?! ?/p>

而此時的波斯帝國國內(nèi)矛盾重重,小亞細亞、腓尼基、埃及等地苦于波斯的壓力,準備依附希臘人,以便爭取獨立?! ?/p>

如此境況下,亞歷山大的東征之旅來得十分順利。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軍隊攻入波斯帝國舊都波斯波利斯,大流士三世倉皇出逃,死于非命,波斯帝國滅亡?! ?/p>

波斯文化是由兩河流域文明衍生而來,波斯文最初來源于巴比倫楔形文字。崛起于落后部落的波斯帝國最愛做的便是吸收外來文化,無論是政治、典章制度,還是文學、藝術、神話、建筑,皆是如此。希羅多德有言道:“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喜歡仿效外國人的習慣。”  

古波斯是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在世界五大文明發(fā)源地中,已征服了其中三個,逼近了第四個。風格各異的眾多文明第一次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君主的統(tǒng)治之下,借由居魯士時期所訂立的寬松民族政策,發(fā)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既為西亞、北非的古文明作了總結,又為希臘、羅馬文明提供了鋪墊,其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可忽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