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商父的誕生(2)

浩蕩兩千年 作者:吳曉波


那么,怎樣才能把糧價控制在“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的合理幅度之內(nèi)呢?范蠡說:“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就是說,只要搞清楚哪些商品是供過于求的,即“有余”,哪些商品是供不應求的,即“不足”,就可以知道哪些價格要下跌,哪些要上漲,“即知貴賤”。他已認識到,由于市場供求對生產(chǎn)的影響和調(diào)節(jié),供不應求的商品上漲到一定程度,由于供給的增加和需求的減少,商品價格就會下跌,“貴上極則反賤”;反之,供過于求的商品下跌到一定程度,由于供給的減少和需求的增加,商品價格又會回升、上漲,“賤下極則反貴”。換言之,他已從現(xiàn)象上意識到,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的價格會圍繞其價值而上下波動。

根據(jù)上述認識,范蠡進而提出了國家運用經(jīng)濟手段去調(diào)控糧食價格的策略。他的辦法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當市場上的糧食價格上漲時,國家就用低價拋售糧食的辦法,“貴出如糞土”,把糧價壓下來;當糧食價格下跌時,國家就用高價收購的辦法,“賤取如珠玉”,把糧價抬上去。他認為,國家采取這樣的宏觀調(diào)控政策來控制糧價,就可以穩(wěn)定市場,讓國家富強。

其三,范蠡還天才地發(fā)現(xiàn)了宏觀經(jīng)濟的周期性波動,并據(jù)此來設計政策。他說:“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痹诤禐闹暌A見到大旱之后可能發(fā)生水災,因此要及早扶持造船業(yè)的發(fā)展,以免水災來臨時發(fā)生舟船供應短缺;反之,在水災之年要預見到以后可能發(fā)生旱災,因此要及早促進車輛生產(chǎn)。他還提出“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就是說,要發(fā)展商業(yè)、積聚財富,務必嚴格注意商品的質(zhì)量,“務完物”,還要注意加快資金周轉(zhuǎn),“無息幣”,不要讓貨幣滯留在手中,成為死錢。他的這些見解,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駕馭市場經(jīng)濟所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越國在范蠡的治理下,果然“修之十年,國富”,此長彼消之間,吳越國勢逆轉(zhuǎn)。公元前482年,勾踐興師伐吳,殺吳太子。9年后,再敗吳師,夫差多次乞降,范蠡力諫勾踐不準,遂滅吳。經(jīng)此役,越國大興,勾踐與齊、宋、晉、魯?shù)戎T侯會盟于徐州(今山東滕縣),周天子派專使前往祝賀,并封勾踐為“伯”(霸),從此,越國橫行于長江、淮河之東,勾踐號稱“霸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