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過于龐大的話,將目標細化,一天做一點,這樣不至于讓自己對終極的目標感到恐怖。
正因為把計劃分割成細小的、易于消化的部分,所以不要輕率對待每天的任務,致使自己變得松懈?!叭齑螋~,兩天曬網(wǎng)”的態(tài)度,一曝十寒,這樣忽冷忽熱地對待自己的目標,結(jié)果就是目標無法在你規(guī)定的時間里實現(xiàn)。
你一定要把每個月的目標都寫在紙上,記在腦海中,這樣能使目標得到自己更多的關(guān)注。分解目標的第一步,就是科學而精細地分配時間。
首先你要清楚地問自己:預計完成這個目標,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達到?把你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通通列在紙上,然后把你的思考集中在為了達成目標所需要完成的任務,而不要去想自己的目標是多么難以完成。
接下來,再安排一個完成短期、中期或長期目標的時間表,再細分為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量,根據(jù)這樣一個時間表,你接近目標的路徑就會變得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從一開始,每天所取得的成就必須被看成是總體目標的一部分。無論你在做什么,你總是為某一理由而做。這就是為什么要求我們一開始就寫下目標的原因。我們的努力應該保持這樣一種激情,就是你在開始投入目標時所感受到的那種激情。只有這樣,才能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實現(xiàn)自己最終的目標。
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fā)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學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yè),他們將開始面對社會面對自己的人生。他們的智力、學歷、環(huán)境等各方面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guān)于人生目標的調(diào)查。結(jié)果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后的25年,他們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經(jīng)歷了種種不同的人生境遇。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結(jié)果出人意料:3%的人,他們用25年時間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xiàn),成為各個領(lǐng)域中的專業(yè)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wěn)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畢業(yè)之后能做什么又應該做什么,而另一些人則始終懵懂或者迷茫著。 山田本一是連續(xù)兩屆國際馬拉松邀請賽的冠軍。
第一次是在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jīng)傳的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zhàn)勝對手。
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有身體素質(zhì)好又有耐性的人才有可能奪取冠軍,如果說是靠智慧戰(zhàn)勝對手,這多少有些讓人不可思議,當時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個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
兩年以后,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再次代表日本隊參加了比賽。在這次比賽中,山田本一又憑借自己的“智慧”獲得了冠軍。奪冠之后,一堆記者上前采訪他。
山田本一性格內(nèi)向,不喜歡說太多的話。他回答憑什么獲得成功這個問題時,還是第一次奪冠時的那句話:憑智慧戰(zhàn)勝對手。
這次,記者并沒有感到驚訝,只是有些好奇,他們不知道山田本一所謂的“智慧”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