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戶籍登記姓名為海因茨·阿爾弗雷德·基辛格,于1923 年5 月27 日出生在德國的菲爾特。1938 年,由于納粹分子對猶太人的迫害,他與家人一起離開德國,定居紐約。1943 年成為美國公民。就讀于哈佛大學,在國際事務領域的學習中表現杰出。他曾為聯邦政府的很多機構提供咨詢,又作為自由傾向的共和黨人步入政界,從此青云直上。1972 年11 月,接受奧里亞娜采訪時,他擔任尼克松政府的國務卿。后經證實在水門事件中絲毫未染,因而在福特政府繼續(xù)就任國務卿,在美國的對外政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直至1977 年。之后,他繼續(xù)活躍在美國和世界的舞臺上。2006年11 月25 日,在接受意大利電視一臺詹尼·廖塔的采訪中談到奧里亞娜·法拉奇時,他說:“她是一位偉大的意大利女性。(在采訪中,我的回答)實質上是準確的?!?/p>
這個人太著名,太重要,太幸運了。他被人們稱為超人、超級明星、超級德國佬。他拼湊自相矛盾的聯盟,簽訂無法實現的協議,使世界像他在哈佛大學的學生那樣為之屏息。這是個不可思議的、難以理解的、實際上是荒唐可笑的人物。他可以在他想見毛澤東時就能見到,在他想去克里姆林宮時就能進去,在他認為合適的時候叫醒美國總統并進入總統的房間。在這個50歲、戴著黑邊眼鏡的人面前,詹姆斯·邦德的那一手黯然失色。此人不像詹姆斯·邦德那樣開槍、斗毆或躍上奔馳著的汽車,可是他能建議發(fā)動戰(zhàn)爭或結束戰(zhàn)爭,他自認為能改變甚至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命運。那么,這個亨利·基辛格究竟是何許人呢?
像記載其他歷史要人的書一樣,也有不少關于他的書。《基辛格和弄權》記述了他的政治和文化生涯,這本書是一個曾同他一起在大學任教的人出于對他的欽佩而寫的?!队H愛的亨利》則專門頌揚他的富有誘惑力的才華,作者是一位愛慕基辛格的法國女記者?;粮駨膩聿辉概c他那位大學里的同事講話,也從來不愿與這位法國女記者睡覺。一提起這些作者,他就做一個表示厭煩的鬼臉,并揚起他那肥實的手,打一個表示否定的手勢:“什么也不懂”,“沒有一點是事實”。他的自傳倒是一部可供研究的著作,讀它的人都會對他感到敬佩。眾所周知,亨利·基辛格于1923年生于德國的菲爾特,父親叫路易·基辛格,是一個中學教師,母親叫葆拉·基辛格,是家庭婦女。他的祖先是猶太人,親戚中有14人死在集中營里。1938年,他同他的父母和弟弟瓦爾特一起逃往倫敦,后來遷居紐約。那時他才15歲,名叫海因茨而不叫亨利。當時他一個英文單詞也不認識,但很快就學會了英語。父親在郵局當職員,母親開了一家糖果餅干店。他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進入哈佛大學,并以滿分畢業(yè)于該校。他的畢業(yè)論文的題目是論斯賓格勒、湯因比和康德。畢業(yè)后,他留校當教授。21歲時去德國服役,被編入一支由通過考試選拔的青年組成的美軍部隊。這是一支精英云集的隊伍,其成員都聰明過人。因此,基辛格盡管初出茅廬,卻被委派去組織克雷菲爾德市政府,那是一個毀于戰(zhàn)火的德國城市。就在克雷菲爾德,基辛格對政治產生了熱情。這種熱情使他后來逐步成為肯尼迪和約翰遜的顧問,繼而成為尼克松的助手。人們把他看做美國的第二號人物不是偶然的。但是,也有人認為不僅如此,就像在我采訪他前后那些日子里流傳于華盛頓的說法那樣:試想,要是基辛格死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理查德·尼克松會成為美國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