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如何形成?
全球原油交易分為現(xiàn)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類。以五大現(xiàn)貨市場和三大期貨市場為主的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決定了其定價機制,就是以基準油在交貨或提單日前后某一段時間內現(xiàn)貨市場或期貨市場價格加上升貼水作為原油貿易的最終結算價格。其中期貨市場價格在國際石油定價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國際經(jīng)濟格局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期貨市場是形成大宗商品基準價格的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期貨市場是一個公開、集中、統(tǒng)一以及近似于完全競爭的市場,期貨市場上產生的價格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全社會對大宗商品價格的預期,能夠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關系,是真正的市場價格。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主要是參照期貨市場價格制定的。一旦期貨市場規(guī)模足夠大,市場份額足夠多,那就自然成為國際市場定價中心。
國際市場石油交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區(qū)的基準油為定價參考,在各種報價系統(tǒng)中,由于石油種類和品質繁多,以及原油集散地不同,通常選定幾種原油作為該體系的標準石油,其他品種的石油根據(jù)這些標準定出高低不等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中紐約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量占到所有能源交易所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貨,也是全球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之一,所有在北美生產或銷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為基準來定價。歐洲市場一般是參照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定價,世界原油貿易中約有65%的原油以它為基準價格定價。中東市場的原油定價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出口目的地基準油掛鉤的定價方式,另一類是出口國自己的官方銷售價格指數(shù)(OSP),如阿曼的原油價格指數(shù)(MPM)。世界最大的產油聯(lián)盟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的一攬子油價則是根據(jù)七種原油的平均價格制定的。在實際交易中,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價、布倫特油價和歐佩克一攬子油價差別并不大,三者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強。
歐佩克起了多大作用?
由于歐佩克控制著全球剩余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它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石油的價格。歐佩克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等11個成員國,成立于1960年9月,成立目的是反擊國際大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會員國之間通過定期的協(xié)商,以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成員國的政策,維護自身的利益。從歐佩克整體的原油日產量來看,它通常有400萬~600多萬桶的剩余產能。近些年歐佩克成員國政府所控制的戰(zhàn)略原油儲備已達到13億桶,此外還有25億桶商業(yè)原油儲備,這些儲備油可以滿足成員國114天的石油進口需求。由于歐佩克每天可以釋放1 200萬桶原油,因此歐佩克的表態(tài)對穩(wěn)定石油市場、緩解油價上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價格傳導到國內
從1998年6月1日起我國國內的石油價格正式與國際油價接軌,開始實行新的價格機制和流通體制,此后原油立即隨著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成品油也已與國際市場實施價格聯(lián)動。國內石油的基準價和中準價是根據(jù)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格變化情況加權計算定價。我國國內的石油定價機制還并不完善,它只是在價格水平上與國際接軌,并未實現(xiàn)價格形成機制上的國際接軌。這種定價機制下計算的價格與國際油價相差一個月,不能及時反映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真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