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回(1)

美國演義(上冊) 作者:曹德謙


第2回 求獨立窮小子闖江湖 受哄騙小學徒困異國

本杰明?富蘭克林,1706年1月生于新英格蘭的波士頓。父親叫約西亞?富蘭克林,由于反對宗教迫害,1682年帶了年輕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從英國移民到新英格蘭。他到美洲后又生了四個孩子,接著夫人因病去世。他的續(xù)弦夫人生了10個孩子,一共有17個孩子,本杰明排行15,是最小的弟弟,他下面還有兩個妹妹。

約西亞本來是從事洗染業(yè)的,但由于洗染不景氣,他改了行,制作蠟燭。本杰明的媽媽是一個小知識分子,所以本杰明從小就有機會識字讀書。他5歲開始讀《圣經(jīng)》,8歲進了文法學校,也就是小學。由于家境困難,10歲就輟學,在店中幫父親做生意。他的工作是剪蠟燭芯,滴注蠟燭油到模型中去,塑出蠟燭,此外還照料店務和跑街打雜。

富蘭克林的爸爸和媽媽都是勤勞和善良的人,正因如此,他們各享長壽,父親死于89歲,母親死于85歲。富蘭克林發(fā)跡后曾為他倆立了一塊墓碑,說明他們的一生,碑文為:

約西亞·富蘭克林公暨繼配雅比亞夫人之墓

公與夫人結(jié)縭五十又五載,恩愛彌篤。家無恒產(chǎn),收入有限,端賴天恩,勤勉奮斗,未嘗稍懈。雖家中食指浩繁,卒能教養(yǎng)無缺,其樂融融。有子女成長者十三人,孫兒女七人,皆能無辱家門,薄有聲譽。愿我讀者,以此自勵,勤爾事業(yè),篤信天命。

幼子為紀念先嚴先慈,謹立此碑。

富蘭克林從小喜歡看書,對制作蠟燭毫無興趣。他有一個哥哥曾因不滿意自己所學手藝而偷跑上航船去學航海,結(jié)果客死海上,再也沒回家。富蘭克林的爸爸看出了幼子的憂郁情緒,很害怕他幼子也會偷跑去學航海,所以不再強迫他學制作蠟燭了,而讓他去學一門多少與讀書識字掛上一點兒鉤的行業(yè),那就是印刷業(yè)。他父親這個正確的決定也影響了富蘭克林此后的一生。

正是:

因材施教勤培栽,愛子莫若育人才。

多虧爸爸能悟道,富蘭克林英名傳。

原來富蘭克林的眾哥哥中,有一人已獨立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印刷廠,富蘭克林就被送到他哥哥那兒當學徒。按照當時資本主義的習慣,當學徒必須簽合同,雖親兄弟也不能免。合同規(guī)定學徒期限為8年,然后可獨立自主。

他哥哥和伙計們的伙食都是包給一個私人家庭的。富蘭克林也沒有例外,但他后來從一家刊物上看到有人宣傳素食的好處。富蘭克林思索一番,覺得如果單獨退伙吃素,可以有三大方便:既可以節(jié)約一半的伙食費;又可以節(jié)約吃飯的時間,因為到人家家里吃一頓飯要花一個小時左右,他自己買些面包吃三明治只要10多分鐘就了事;素食還可以長壽。

想到就做,他就向哥哥提出了退伙的要求。哥哥居然一口應諾。這樣,富蘭克林就得以省下了一半的伙食費。他用這些錢從舊書攤上購置書籍,并利用中午其他人外出就餐的時間在印刷所內(nèi)閉門讀書,不要小看這種零碎的金錢和時間,“涓涓細水,匯成江河”。富蘭克林就是靠這種土辦法來積聚學問的。

富蘭克林立合同時為12歲。根據(jù)合約,要等到21歲才能滿師。對精力充沛的本杰明講,8年畢竟太長了。所以他在學會并精通手藝以后,就日夜盼望能早日出去獨立經(jīng)營。更有甚者,在富蘭克林看來,他是學徒又兼弟弟,哥哥不應單純地把他當做學徒對待。而在他哥哥看來,富蘭克林既然是學徒兼弟弟,在生氣時不妨對弟弟以老拳饗之。富蘭克林竟經(jīng)常成了出氣包,因此他深感自己受了侮辱,求去之心更切。

正在這時,老天爺出來幫忙,給了富蘭克林一個好機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