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世界刮的是什么風?(3)

貨幣的教訓:匯率與貨幣的系列評論 作者:周其仁


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當然,政府的未來收入基于法定強制征稅的權力,似乎比普通人的未來收入更可靠、更可信。不過,強制性收稅也受到重重約束:加稅要通得過議會的關口,納稅人可以手腳并用投票,征稅成本隨稅率升高而高,以及高稅賦終將抑制經(jīng)濟增長。更嚴重的是,靠不斷增加的公共負債來“兌現(xiàn)”福利承諾的慣性一旦養(yǎng)成,就非常難以擺脫--這是最近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提供的新鮮教訓。這是說,發(fā)達國不斷增高的負債傾向絕不會自然而然就被輕易扭轉。

歷史經(jīng)驗說,高額負債的國家因為承受不了縮減財赤的短期痛苦,很容易傾向通過貨幣貶值來“化解”政府債務。道理簡單:貨幣幣值的縮水可以直截了當?shù)毓翠N公共債務!我的理解,這也是為什么擁有貨幣控制權的國家,可以超越實際的“還款能力”實現(xiàn)高額負債的原因。最起碼,“財政虧空貨幣補”在短期內似乎還行得通。這就對任何貨幣權力的掌控者構成了致命的誘惑。從這一點看,美國、歐盟和日本之所以擁有當下全球最多數(shù)量的公共負債,與他們控制著美元、歐元和日元有關。作為當代三個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供應國,他們擁有更高高負債的“本錢”,因為一旦需要,他們就可以主動貶值貨幣,直接消減債務。

這樣,由貨幣控制帶來的高額政府負債,反過來就以貨幣貶值威脅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19世紀的金本位就是這樣解體的,20世紀以美元為本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也是這樣動搖的。我們講過的,如果連黃金都不足以抵抗國家權力在債務方面的機會主義傾向,那么當下通行的法定不可兌現(xiàn)紙幣,哪里還能構成實質的障礙?況且,現(xiàn)在全球的超級借債國,主要面對的是外國債權人?!這里的教訓是,債務國一旦能夠把貨幣控制作為多多負債的“人質”,債權國就可能受到債權權益縮水與貨幣紊亂的雙重打擊。

回看三國,當曹操聽信了龐統(tǒng)之策把大小戰(zhàn)艦連成一體時,真可謂萬事齊備,只欠諸葛孔明的東風。當下的新形勢是,國際儲備貨幣的供應國無不負下超高額的政府債務--“東風”早已齊備,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難道還應該堅守固定匯率,把人民幣與債務國的美元牢牢地捆到一起嗎?

2010年6月19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