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違背供需理論的特例(2)

現(xiàn)在就開始學習經(jīng)濟知識 作者:(韓)崔津基


 

供給理論的例外

企業(yè)是一個追求最大利潤的集團。從企業(yè)角度看,價格上漲時,“供給量=利潤”,所以肯定是追求最大的供給量。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即價格上漲時供給減少,或者是主觀上想增加供給量而無法做到。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壟斷商品

朝鮮時代末期,實學家樸趾源著的《許生傳》中,許生買下了戴網(wǎng)巾時專門需要的馬鬃。那時的貴族們認為只有戴網(wǎng)巾才能樹立威信。雖然價格昂貴,但是他們也無可奈何,只好花了10倍以上的價錢購買了馬鬃。許生從中獲得暴利。樸趾源向我們展示了通過壟斷如何輕松容易地賺取暴利,同時也說明了其給一般百姓帶來的巨大傷害。

壟斷:壟斷企業(yè)在價格上漲時一般可以通過控制供給量以更高的價格銷售商品,像石油、鋼鐵等沒有替代品的必需品。還有為了防止因為壟斷而造成的價格暴漲而由國家統(tǒng)一管理的公共產(chǎn)品也屬于此類。

可樂是奢侈品?

1 000多韓元就可以買到的可樂,我們怎么會認為它是奢侈品呢?但是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講,奢侈品是生活必需品的反義詞,而可樂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把它定義為奢侈品。

一般來講,隨著收入減少、價格上漲,對奢侈品的需求會大大減少。像其他奢侈品一樣,如果沒有錢,可樂也是可以不消費的產(chǎn)品。當然,如果價格下降,其需求會大幅增加。因此,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講,奢侈品也屬于“需求價格彈性很大”的商品。相反,像大米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就屬于需求的價格彈性比較小的商品。不論價格高低,如果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幾乎是一定的。

即使在過去了200年的今天,壟斷商品仍然是大家關(guān)注的問題。一部分企業(yè)通過限制沒有替代品的商品的供給量,從而哄抬價格來獲取利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