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xiàn)在回想起那地方的山、天空,才意識到那是我之前待過的地方里最美的。記得山里有很多的寶貝,有蕨菜、蘑菇、山茶花、杜鵑花、楊梅,溪水里還有小魚……但因為當時自己心情不好,就沒有太多的美感。再加上當時學農,要去插秧、鋤地、種土豆。當時我們家比較窮,要種一個菜園子。雖然別人家也都種,但我們家種菜園子要更賣力一些,因為我們家的生存更要依賴于菜園子。再有就是到了初中的時候,人就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了。人的痛苦很多時候是來自于對未來的預測,因為你不光要想我現(xiàn)在怎么樣,還要想我未來怎么樣。如果一個人對現(xiàn)狀不滿,對未來也不看好,就會比較郁悶,就會對活著不是很感興趣。
中學時代的一個讓我欣喜若狂的消息,就是恢復高考。其實我當時的學習成績特別差,但高考給了我一個希望。當時總覺得自己生活的特別不幸福。當時畢業(yè)了也可以選擇上山下鄉(xiāng),或者到工廠去當工人,可這樣的生活我不感興趣。那時還沒達到就是去種地也能夠種得很開心的境界。當時我非常不喜歡體力勞動,再加上自己又笨,做那些事情總做不好。如果換作是現(xiàn)在,無論干什么活,只要對社會有益,我都會很開心地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
那么,到底要做什么呢?想學習,想當老師,這些之前都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實現(xiàn)的。所以在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后,我馬上感覺自己有希望了。可是,自己的學習成績又那么差,該怎么辦呢?當時我就想了,反正現(xiàn)在這種生活我是不想過了,那就努力吧!能沖上去就給自己沖出一條活路來,如果沖不上去,死了也就死了吧。我還想,本來也就不想活了,你要是自殺了,還會給家庭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果學習用功用到死掉的程度,那還死得挺英勇的。
后來,我很能理解那些有崇高信仰的人。這樣的人,如果你讓他沒有這樣的信仰了,他會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他不怕死,所以你用死來威脅他是沒有用的。為了他自己的信仰去死,他感覺死得值。有信仰,他的生活可能不幸福,但他還有幸福的希望;沒有信仰,他不僅現(xiàn)在不幸福,就連對于幸福的希望都沒有了,那就是絕望。信仰也有好壞之分,不好的信仰會把自己引上一條更加痛苦的路。所以,幫助年輕人確立一種正確的信仰非常重要。在不正確的信仰引導下,會產生亡命之徒;而在正確的信仰引導下,則會產生英雄。當然,那時我沒有那么高尚的信仰,但畢竟也算是有信仰了,起碼我相信考上大學能夠幫我找到想要的幸福。
我就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態(tài)去學習的。但這時就遇到一個問題了,到底怎么來學呢?我用了從簡單到復雜的這么一種方法,但當時不知道這是一種哲學方法。可見,很多哲學觀念實際上是在我們還沒有學習它們的時候就可以從我們的經(jīng)驗當中推理出來的。當時我就想,學習好的同學和我有什么區(qū)別呢?他們無非是把課本從頭到尾都學好了,那我怎么才能一點漏洞都沒有地從頭到尾都學好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學一年級的課本開始一直學到高中。我想把那些課本都買來,一本一本地學,不就能學好了嗎?為什么課本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呢?是因為雖然有的東西你覺得非常簡單,但我是想補漏洞,畢竟小時候學的東西都忘了。還有以前學習并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很多東西是跳著學的,跳著學就會有漏洞。從頭捋一遍,就可以把會的東西過掉,同時也能把漏洞補上,這樣的話,基礎就能夠打扎實了。
我當時求媽媽把從小學一年級直到高二的課本都幫我準備好了,我就開始這么從頭到尾爭分奪秒地學習了?,F(xiàn)在回過頭來看,我們這一批人中的很多人基礎并不是很牢固,而我的基礎之所以還可以,和這種學習方式是有關系的。還有,當時也是因為高考,出了好多復習參考資料。我覺得只要抓住課本,就抓住最主要的東西了。后來在哲學當中學到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我覺得我當時做的就是抓了主要矛盾,沒有去抓邊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