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撒切爾夫人45歲。從這一年開始,她將朝著一個新的目標邁進。在這之前,她的生活基本沒有太大的起伏。從1970年起,她的政治生涯會更加豐富,她將一步一步被推到政治斗爭的最前列。
1983年6月,在英國戰(zhàn)后的大選中,撒切爾夫人又以多數票一舉贏得了勝利,從此蟬聯首相,同時她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首相。
早在撒切爾夫人在執(zhí)政前,就有了“鐵夫人”的稱號。前蘇聯這樣稱呼她,是因為她對蘇聯的態(tài)度沒有絲毫讓步的余地,從這個稱號上足可以看出撒切爾夫人在內外政策上的強硬態(tài)度和立場。她出任首相后就有了“撒切爾主義”的提法。
撒切爾夫人是實干家,并不是理論家。
撒切爾主義曾被看成是醫(yī)治經濟上積重難返的“英國病”的一帖有效藥方,人們曾相信她制服了長期困擾英國的通貨膨脹,改變了英國經濟效益差、商品缺乏競爭力的狀況。撒切爾主義在剛開始的時候在治理英國經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這些成就是以加劇社會矛盾和對立為代價的。這個政策使富人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所以富人更富,窮人更窮了。有人批評她過分強調個人主義,缺乏同情心,無視群眾的疾苦。而她強制推行的、被輿論批評為“既不公平,又不可行”的人頭稅,更是遭到普遍的反對,以致有的地方釀成英國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暴力騷亂,成為威脅保守黨前途,也是導致她下臺的一個重要因素。
1984年10月12日凌晨2時54分,參加英國執(zhí)政黨保守黨第101次年會的黨員和代表正在英格蘭南部蘇塞克郡濱海城市布賴頓飯店里熟睡。撒切爾夫人剛剛完成她的講話稿的最后潤色,還未入睡。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飯店大樓的正面從上到下被炸開了一個深30英尺、寬15英尺的大窟窿。這座古樸、典雅的百年老店頓時滿目瘡痍,整個建筑物一片狼藉。爆炸造成4人喪生,30人受傷。但撒切爾夫人很幸運,她所住的房間的浴室整個被震毀,而她卻沒有受到一絲傷害。
消防隊員是第一個進入爆炸現場的。第一個沖進大樓的消防隊員正碰著撒切爾夫人在一隊持槍警衛(wèi)的簇擁下從里面走出來。警衛(wèi)人員們個個神情緊張,如臨大敵。但是撒切爾夫人臨危不懼,面色坦然,看見消防隊員依然打招呼說:“早上好,看到你們很高興?!?/p>
事后,警方立即成立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其中包括數十名偵探,向所有在近期內曾到這家旅館下榻過的旅客進行調查,所得的材料情況均輸入倫敦的反恐怖部隊所掌握的電子計算機里儲存起來。
爆炸發(fā)生后9個小時,一個自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小組在打給都柏林的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臺的電話中說,這次他們放置炸彈的目的是要殺死英國內閣成員和保守黨的戰(zhàn)爭販子,并說將來還要制造暴力事件。
爆炸事件幾小時后,保守黨年會如期召開,撒切爾夫人發(fā)表了40分鐘的演講,并譴責了這起恐怖活動。
《總統(tǒng)衛(wèi)隊揭秘》讀書網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