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爾街變形記(1)

追逐高盛 作者:(美)蘇珊·麥吉


“王牌”艾倫——艾倫·格林伯格的公司已經玩完了。但即使在2008年整個市場最黑暗的日子里,這位81歲高齡的老牌投資銀行家還是在彭博商業(yè)電視網絡上頻繁地拋頭露面?!霸僖矝]有華爾街了,”格林伯格,這位貝爾斯登前任首席執(zhí)行官,大聲地宣稱,“華爾街已經‘永遠地’消失在泡沫里了?!?/p>

現如今華爾街開始流行一個新的時尚,銀行家們都在積極地發(fā)表痛定思痛后的各種睿智評論,就好像當初華爾街處于黃金時期時,大家都一股腦地跳出來夸夸其談。在各種各樣不同的論調之中,格林伯格的意見和他的為人是一樣的,總要比其他人夸張許多。

格林伯格認為,華爾街在2008年期間的變化是如此戲劇化,他參與建立的華爾街將不再像以前那樣風光無限了。大家都十分懷念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逐漸盛行起來。80年代的早期,蓬勃發(fā)展的投資銀行是華爾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由投資銀行托起的繁華盛世景象就像是電影里的烏托邦一樣。直到1987年股市崩盤,垃圾債券市場全盤崩潰,而華爾街上真實的戈登·蓋葛們在那時就已經把華爾街搞得聲名狼藉。對于格林伯格這些人,真正的黃金時代其實就是在不久前,正如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或是其他對沖基金和收購基金巨頭們,雖然它們只是華爾街上的新興力量,它們的利潤、獎金和個人財富在不久之前才開始急劇攀升,卻在極短的時間里就達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天文數字。

華爾街內部的權力制衡不斷地演變著,這是因為不斷涌現的新產品、新技術,更有不斷涌現出來的金融大腕兒們,不斷地影響著華爾街的內部變革。格林伯格駭人聽聞的“華爾街完蛋”的評論其實只是針對那幾個已經崩潰了的機構,比如他硬著頭皮無可奈何地把自己的公司出售給了摩根大通,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同一個周末,美林證券也不得不投入了美國銀行的懷抱。格林伯格最清楚不過了,在幕后周旋牽線搭橋的就是伯南克和保爾森這兩個人,他們仔細權衡了各種結合的可能性,并對這些瀕臨破產公司的競爭對手一再地研究,到底是和J·P·摩根結合,還是配給摩根士丹利呢?是高盛好呢還是花旗集團好?這種接近絕望的急切行為只是為了從土崩瓦解的困境里把整個金融系統挽救出來。由美聯儲主席和財政部長一起親自牽線搭橋,如果用幾個星期前的眼光來看,簡直是十分可笑的;甚至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做法也是短視的。對于“王牌艾倫”格林伯格來說,這一切都意味著——華爾街完蛋了。畢竟,他的公司可是經歷了1929年股市大崩盤,甚至包括之后的大蕭條時代,都一直屹立不倒的一張王牌。沒想到,這次卻是真正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華爾街擁有這么多老牌大型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絕不只是有著虛張聲勢的名頭,它們是老當益壯的,因為華爾街是金融核心功能的大集合,其中大部分金融活動即使是在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刻都完全不受影響。就在格林伯格自說自話地發(fā)表他的墓志銘的兩天前,名不見經傳的加州小公司Rightscale獲得了1 300萬美元的投資。這可是在危機最緊迫的時候,每天都有大公司破產,人人岌岌可危,而這個總部設在圣巴巴拉的加州公司,為何能在此時獲得以老牌風險投資基金為首的許多家金融機構的青睞,一舉獲得大額投資呢?原因很簡單,Rightscale的主要業(yè)務是云計算,這是通信和信息產業(yè)的未來,云計算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從而大量減少最終用戶自購電子設備的更新及維護成本。盡管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都是負面信息,什么全世界的股票都跌至停盤,信貸市場近乎停滯,可是華爾街的核心功能卻是一如既往地在工作著。在2008年的最后一個季度,華爾街上的風險投資基金一共做了818項新投資,在2008年全年投資總額達到283億美元;而市場形勢非常好的2007年,全年投資總額也不過309億美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