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官員該怎樣對待百姓(3)

官德 作者:梁衡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官死后來到閻王殿,傲然標榜說:“我所到之處,只喝別人一杯水而已,因此,在鬼神面前心中無愧!”閻王譏諷說:“設置官員是為了治理百姓,任何官員都要去做興利除弊的事情。僅僅認為不要錢就是好官,那設一木偶在公堂上,它連一杯水都不喝,不更勝過你嗎?”這個故事對那些將當官如同撞鐘、不辦實事的官員而言,具有直接的諷刺性。只喝水,不辦事,還不如一具木偶。

毛澤東曾經(jīng)特別強調(diào)要為老白姓辦具體的實事,他說:“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p>

毛澤東還很注意及時革除工作中的弊政。1941年6月,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在延安的楊家?guī)X小禮堂召開邊區(qū)各縣縣長聯(lián)席會議,當天下午正在開會時,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如傾,一個炸雷,擊斷了禮堂的一根木柱,坐在附近的延川縣代縣長也不幸身亡。同一天,一位農(nóng)民飼養(yǎng)的一頭驢也被雷電擊死。這兩件事傳開以后,人們議論紛紛。這位死了驢的農(nóng)民逢人就說:“老天爺不開眼,響雷把縣長劈死了,為什么不劈死毛澤東?”

保衛(wèi)部門聞訊,要把這件事當作反革命事件來追查,逮捕這個“竟敢如此咒罵毛主席”的農(nóng)民,并要公開處理,以一儆百。毛澤東知道這件事后,立即阻止了保衛(wèi)部門的行動。他說:“群眾發(fā)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聽到群眾有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xiàn),是神經(jīng)衰弱的表現(xiàn)。我們共產(chǎn)黨人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從群眾的民怨罵聲中,毛澤東深刻反思,并舉一反三,他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領導同志一道,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確實公糧太多”,“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于是,迅速采取措施,減少了群眾的負擔。

1972年到1973年夏天,甘肅定西地區(qū)連續(xù)22個月沒有下過透雨。數(shù)百萬人缺糧,數(shù)十萬人和家畜缺飲用水。時任甘肅省委書記的宋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如實做了匯報。參加會議的周恩來聽了十分難過,他說:“我們解放幾十年了,甘肅老百姓還這么困難,我當總理的有責任,對不起老百姓?!闭f到這里,周恩來傷心落淚。會后,他立即抽調(diào)干部,奔赴甘肅幫助救災。一年后,已查出癌癥的周恩來對甘肅的災情仍放心不下,他指示再一次到甘肅調(diào)查災區(qū)群眾生活安排落實情況。當工作組的報告放到了病床邊時,剛做過手術的周恩來在報告上連續(xù)寫下9個不夠和3個感嘆號:

“口糧不夠,救濟款不夠,種子留得不夠,飼料飼草不夠,衣服缺得最多,副業(yè)沒有,農(nóng)具不夠,燃料不夠,飲水不夠,打井配套都不夠,生產(chǎn)基金、農(nóng)貸似乎沒有按重點放,醫(yī)療隊不夠,醫(yī)藥衛(wèi)生更差,等,必須立即解決。否則外流更多,死人死畜,大大影響勞動力?。?!”

多年后,周恩來的這個批示被中央檔案館作為檔案收藏。翻開這份檔案,人們?nèi)阅芨惺艿焦埠蛧偫韺膮^(qū)群眾的安危冷暖系于心中的一片情懷。

退休后的鄧小平,最關心的還是人民的生活質(zhì)量。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在和弟弟的一次長談中,說了這樣一句話:“國家發(fā)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倍嗣駥︵囆∑竭@種一心牽掛人民生活的領袖的情感是怎樣的呢?在鄧小平故居的留言簿上,有這樣一句質(zhì)樸的話:“小平同志讓我們填飽了肚子,用上了票子,住上了房子。我們永遠懷念你!”道出了普通百姓對他的深切緬懷。

當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下,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內(nèi)容也是不同的,老百姓所關心的具體的“實事”是什么,還需要各級官員從實際當中去獲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