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序一

李經(jīng)梧傳陳吳太極拳械集 作者:王大勇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多種多樣、風格不同的拳術。歸納言之,總不外乎緇徒、黃冠兩派流傳,一指少林,一指武當。少林和武當兩派大師把武術推到一個新的高峰。由于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都具有以意念為主要的特點,故稱之為內家。

天下之武術,源自一家,雖門派各異,卒致殊途而同歸。蓋知凡藝事之途,各有所擇,全憑意造有法。譬如形意拳,本五行生克之理,而指揮身形進退和動作之變化,有能力獲勝,故稱直動;八卦掌系出手交十字、邁步必循圈,與敵搭手,如魚撞網(wǎng),猶如萬花筒里的小碎塊玻璃,一動即變,所謂動則變、變則化、化化無窮,故稱之為變動;太極拳忌犯雙重之病,一舉動,使敵看得見、摸不著,招招落空,故稱空動。直、變、空三種不同之動法,其起源系由虛無兆質、兩儀固一開根,四象不離二體,八卦本五行,如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給人帶來危害。若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之元,則皆成有利之事。五行即五臟之中,脾胃屬土,位居中央,其色本黃,上連心,下通腎,左升肝,右降肺,居中央而溉四旁。脾土司運輸,對上下為和,濟水火之機,左右做平衡金木之軸,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

《莊子》曰:“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頸鳥伸,為壽而已”,“意乃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納新。如熊攀樹而可以自懸,類鳥飛空而伸其腳也”。強體健魄、益壽延年之妙法,在于動靜相兼,即“拳禪一如”而促人身三寶(精、氣、神)真如,方能永葆青春。

太極同門弟兄李經(jīng)梧君,為人正直,和藹可親,尊師敬長,崇尚武德。于40年代經(jīng)友人引薦與陳式太極拳宗師陳發(fā)科(字福生)相識,后納為入室弟子。遂經(jīng)師口傳身教,能獲陳式拳之精華奧秘者,唯有經(jīng)梧一人而已。與此同時,又蒙吳式太極拳教育家楊瑞霖(字禹廷)先師納為入室弟子。

通過勤學苦練,并在數(shù)十年教學中,對于太極拳、械、劍、刀及內功等,心得體會,還有太極拳推手之經(jīng)驗,都是扎扎實實、真真切切、一絲不茍、不說虛語之保身法,現(xiàn)總結成書問世,實乃有利于太極拳愛好者進行深入研究。是為序。

王培生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