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到達南昌當天,中共前敵委員會在朱德出面租下的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和彭湃等組成,周恩來為書記。周恩來在前敵委員會會議上說:“我們這次起義是敵人逼出來的,不如此便沒有出路。起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成功的關鍵在于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準備,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殲滅南昌的敵人。”考慮到部隊行軍匆忙,剛趕到南昌,如果馬上起義,很多準備工作還來不及展開,會議決定將起義改在7月30日舉行。會議研究了起義的行動計劃,根據敵我力量,作出了相應的戰(zhàn)斗任務的部署:(一)賀龍的第二十軍負責消滅章江路第五方面軍的總指揮部、偽省政府、牛行車站,以及永和門附近的敵人;(二)葉挺的第二十四師負責殲滅順化門、貢院、天主堂和新營房方面敵人,并攻占敵軍彈藥庫;(三)朱德的軍官教育團負責殲滅附近的敵軍。
在周恩來、朱德等人籌劃南昌起義的時候,7月26日至27日,葉挺、賀龍的部隊由九江依次乘火車,沿南潯線開往南昌。朱培德為了阻止葉、賀軍隊,破壞了通往南昌的涂家埠山下渡鐵路大橋。鐵路工人連夜突擊搶修,使葉、賀部隊得以順利開抵南昌,從而完成了南昌起義主力部隊的集結。
瀘州順慶起義失敗后,任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十五軍軍長的劉伯承輾轉來到武漢,積極尋找黨組織,請求新的指示。劉伯承是有名的軍事將領,他到達武漢的消息傳出后,賓客絡繹不絕。其中,有川軍的將領故舊,有武漢的黨政要人,有左派也有右派,有共產黨人,也有蔣介石、汪精衛(wèi)的說客。劉伯承心中有底,遇變不驚。他深居簡出,隨時準備聽候黨的召喚。
周恩來獲悉劉伯承來到武漢后,即召集他和吳玉章、黃慕顏、韓百誠等座談,聽取他們對時局的看法和意見。之后,鑒于劉伯承既有秘密組織大規(guī)模兵暴經驗,又有豐富作戰(zhàn)指揮能力,周恩來選他任參謀長,參與組織南昌起義。為迷惑敵人,劉伯承特在武漢《民國日報》刊登消息說因病要請假調養(yǎng):“暫編第十五軍軍長劉伯承與副軍長黃慕顏等先后來漢,向中央陳述與川中反動軍閥奮斗之情形。極為中央之嘉獎。近劉軍長因病特向軍事委員會請假調養(yǎng),其職務交副軍長代理。已蒙軍委批準?!?月下旬,劉伯承來到南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劉伯承到二十軍軍部協助賀龍擬制起義計劃,并協助指揮第二十軍攻占朱培德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部。起義成功后,他又出任參謀團參謀長,直接指揮、策劃起義部隊隨后的作戰(zhàn)行動。
像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賀龍、葉挺這樣,紛紛來到南昌共襄盛舉的革命志士,還有很多很多。被毛澤東視為恩師的徐特立,當時已經年逾五旬。他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與林伯渠利用舊友關系,極力爭取時任江西省代主席的姜濟寰。姜濟寰也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元老,徐特立與林伯渠等上門找他談心,推心置腹地要他審時度勢,保持辛亥革命的精神,堅持進步。在姜濟寰猶豫不定時,徐特立特地遷住他的家中,和他徹夜長談。最終,姜濟寰被徐特立等人說服,決心放棄高官厚祿,跟共產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