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北洋水師時,受命購買軍艦的李風苞竟以兩成的回扣中飽私囊,本來可買四艦的錢只買了三艦,血盆大口活脫脫地吞了一艘鐵甲軍艦。
楊翠喜是清末天津歌伎,載振是慶親王奕劻之子。段芝貴以巨資將楊翠喜買下,獻給載振,得到署理黑龍江巡撫之職。由汪康年及夫人汪禾青主編的《京報》剛于3月份創(chuàng)刊,即載文披露此事,轟動京城。御史趙啟霖奏劾段芝貴,慈禧太后于是詔命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徹查,并撤去段芝貴布政使銜,毋庸署理黑龍江巡撫,而以程德全暫行署理。載振聞訊將楊翠喜匿退,載灃、孫家鼐為保全皇室體面,復命查無實據(jù)。趙啟霖反以“奏劾不實”被革職。輿論更加嘩然。
林則徐因鴉片戰(zhàn)爭而獲罪后,雖力言鴉片必須嚴禁,英人欲望無厭,海防不可忽視,應造船制炮。但道光謀和心切,竟然將林此番所言斥為“一派胡言”。
道光年間參觀過英艦的清廷官員寥寥無幾,不過耆英、伊里布、牛鑒數(shù)人而已。曾周覽廈門英艦的閩浙總督怡良對于該兵艦的強大感到不可思議,他說“無從測其端倪”;而兩江總督牛鑒則疑心機器發(fā)動系借牛力。 1891年,一份名為《玉差巡查中國事務前唐封齊天大圣平堅猴孫示諭》的揭帖如此說道:“今有六事要緊,公求保護勿傷。第一求保三教,第二求保綱常,第三求保社稷,第四求護農(nóng)商,五保黎民妻子,六護貴府閨房,官員若不保護,百姓自等主張。各存良心一點,報答天地之光,報答圣賢仙佛,報答大清圣皇,報答祖宗父母,各圖萬古流芳?!笨梢姟吧琊ⅰ焙汀按笄迨セ省比匀辉卩l(xiāng)民們心目中牢牢占據(jù)著首要的位置。
兩廣總督耆英曾將洋槍呈進道光帝。為皇子時道光帝已習用鳥槍,并曾經(jīng)親手射殺進攻紫禁城的白蓮教教徒,對于耆英進獻的洋槍,皇帝親加對合,并贊為“絕頂奇妙之品”,但卻認為難于仿造。
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西方是中國人一相情愿想象的西方,所以林則徐這位虎門銷煙的英雄,才會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里荒誕地寫道:因為英國兵的雙腿構造與中國人不同,屈伸艱難,所以,他們只要一倒下去,就根本爬不起來;故而英軍毫無陸戰(zhàn)能力,完全不必防御他們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