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澄城農(nóng)民起義,有的史籍描繪得非常形象。《鹿樵紀聞》說:
“崇禎改元之歲,秦中大饑,赤地千里。白水王二者,鳩眾墨其面,闖入澄城,殺知縣?!雹?/p>
《烈皇小識》寫得更是有聲有色:
“先是天啟丁卯,陜西大旱。澄城知縣張耀采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陰糾數(shù)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涂面。王二高喝曰:‘誰敢殺張知縣?’眾齊聲應曰:‘我敢殺!’如是者三,遂闖入城。守門者不敢御,直入縣殺耀采。眾遂團聚山中?!雹?/p>
這里的問題是,澄城的農(nóng)民起義是否就是白水縣民王二領導的起義?據(jù)順治《白水縣志》載,“崇禎二年,白河北王二、種光道倡亂。官兵以不諳地勢陷敗。后結連延、慶諸賊,至流毒天下?!雹焉弦纬瞧鹆x的原始記載,只提到鄭彥夫其人,并沒有說王二是這次起義的領導者。而《白水縣志》在記載王二起義時,又沒有涉及澄城殺官事。可能這是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發(fā)生的兩個事件,被某些史籍的作者揉合為一了。在這些情節(jié)上的差異沒有考定的時候,用澄城農(nóng)民抗糧殺官的提法,比白水農(nóng)民王二領導澄城起義要妥當一些。
澄城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之后,陜西許多地方的饑民和饑軍也聞風而動。
府谷縣有王嘉胤率領“楊六、不沾泥等群掠富家粟。有司捕之急,聚為盜?!雹野姿h王二等人起義后,攻破宜君縣城,放出獄囚,隨即北上同王嘉胤會合,人數(shù)達到五六千名,聚集在延安、慶陽的黃龍山⒂。不久,被明陜西督糧道洪承疇擊敗,轉(zhuǎn)入山谷。安塞人高迎祥在崇禎元年率眾起義,帶領一支隊伍同王嘉胤會合⒃。
清澗縣人王左掛(原名王子順)也招集“騎賊萬人反于宜川之龍耳咀?!雹账牟肯骂^目有苗美、飛山虎、大紅狼等人。崇禎三年二月,王左掛向明總兵杜文煥乞撫,不久復謀再起,被洪承疇和陜西巡按御史李應期定計殺害。王左掛受撫時,部下苗美等人不從,帶著隊伍向西轉(zhuǎn)移,被官軍擊潰,苗美也被清澗庠生李攀龍殺害于賀家灣⒅。
漢南人王大梁起義后,有部眾四百人,自稱大梁王。崇禎元年十月,他糾集成縣、兩當二地的農(nóng)民三千多人,攻克陜西略陽,逼近漢中府(府治在南鄭縣)⒆。二年二月,陜西商雒兵備道劉應遇,會合四川官軍吳國輔部圍剿漢中,起義軍大敗,王大梁被俘殺。除了三百多人突圍逃入四川以外,參加起義的群眾都遭到屠殺⒇。
點燈子,名趙勝.又名趙四兒,原是清澗縣書生,借住在本縣石油寺里日夜攻書。有人訛傳他夜間點燈于孤寺,是象平話中描繪的黃巢那樣造兵書謀反,又喧傳官府將要逮捕他。趙勝無以自明,耽心被誣陷入獄,終于逼上了梁山,在解家溝花牙寺聚眾起義(21)。
崇禎元年十二月,陜西三邊總督武之望奏固原兵變。參加兵變的士卒劫取了固原州庫的財物,接著轉(zhuǎn)攻涇陽、富平、三原,官軍游擊李英也被俘虜(22)。
崇禎二年四月,階州士兵周大旺也率眾起義,不久被明副總兵賀虎臣部鎮(zhèn)壓下去。
崇禎三年十一月,陜北延西一帶由于缺餉四年,本地極目黃沙,一物不產(chǎn),糧食貴得好比珍珠,饑軍們實在被逼得無路可走,在神一元領導下舉行起義,參加的有三千多人。起義后,連續(xù)攻克新安邊、寧塞營、柳樹澗三堡,殺參將陳三槐,隨即占領保安縣。四年正月,明副總兵張應昌、苑攀龍部同神一元領導的起義軍作戰(zhàn)于保安,神一元陣亡,他的弟弟神一魁被推舉為首領(23)。
農(nóng)民起義的聲勢一天天擴大,北方官僚們束手無策。崇禎元年七月,陜西巡按御史李應期上言說:
“全陜地多磽確,民鮮經(jīng)營??赃吔嗍?,征兵征餉,閭閻十室九空。更遇連年兇荒,災以繼災,至今歲而酷烈異常也。臣自鳳漢興安巡歷延慶、平?jīng)鲆缘治靼?,但見五月不雨,以至于秋,三伏亢旱,禾苗盡枯,赤野青草斷煙,百姓流離,絡繹載道。每一經(jīng)過處所,災民數(shù)百成群,擁道告賑。近且延安之宜、雒等處,西安之韓城等屬,報有結連回羅,張旗鳴金,動以百計。白晝摽掠,弱血強食。蓋饑迫無聊,鋌而走險。與其忍餓待斃,不若搶掠茍活之為愈也?!?/p>
李應期接著向皇帝請求,“伏(俯)念奏(秦)災重大,關系匪輕,敕下戶部覆議,將天啟七年負欠并今歲加派地畝遼餉亟賜免征,復將見年者酌減一半,其馀軍餉宗祿一并寬緩。不然,即日取此餓莩斃之杖下無益也。更祈皇上敕部俯查萬歷十一年并十三年全陜大荒事例,慨發(fā)帑金遣官賑濟,于以救災民而安地方。異日公家之賦,尤(猶)可望之將來。如曰內(nèi)帑以(已)匱,諸餉不繼,蠲賑兩端,概靳不施,萬一禍亂大作,天下動搖,勿謂臣今日緘口不言?!?24)
李應期奏疏中請求蠲稅和賑濟,是從統(tǒng)治者的根本利益著眼,希望朝廷拿出點殘羹剩飯施舍給農(nóng)民和邊軍,使他們能夠茍活下去。這在起義剛剛爆發(fā)時,不失為緩和階級矛盾的一個重要辦法??墒?,明廷連這樣一點微小的讓步和施舍也不肯答應,饑寒交迫的軍、民只有自尋出路,越來越多地涌進起義的行列。崇禎二年正月,陜西巡撫胡廷宴、延綏巡撫岳和聲向朝廷報告:“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州、耀、靜寧、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處,流賊恣掠。”(25)農(nóng)民起義在陜西大部分地區(qū)如火如荼地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