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朱元璋遭受的最大打擊,就是長子朱標的英年早逝。朱標去世后,是年六十五歲的朱元璋,竟然在東角門外,當著群臣的面垂泣。一生嚴苛的朱元璋,有歷史記錄的兩次流淚,一次是馬皇后過世時,另一次就是朱標過世。一次為相濡以沫的發(fā)妻,一次為傾注心血的長子。
朱標死后,被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正如朱元璋自己的遺詔中所說--仁明孝友。朱允炆最得朱元璋欣賞的,就是他的孝順,朱標病危期間,十四歲的他日夜在身邊服侍。朱標過世后,他又將三個年幼的弟弟接到身邊照顧。那段時日里,朱允炆悲痛萬分,甚至經常茶飯不思,最后連朱元璋也心疼了,親自過來撫著孫兒的背說:“你不能這樣啊,你要是身子骨壞了,你讓我怎么辦???”祖父勸說再三,朱允炆這才勉強進食。
朱允炆不只對祖父和父親孝順,即使成為“太孫”后,面對他未來的臣子們--那些身為藩王的叔叔們,也同樣孝順。洪武二十五年(1392)十月,朱允炆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孫,冊封大典上,從各地藩鎮(zhèn)趕來的“皇叔”們,集體對朱允炆行臣子禮。朱允炆卻非常過意不去,在典禮結束后,他特意在內殿再次舉行儀式,以子侄禮拜見各位藩王。
同當年朱標做接班人時一樣,稍稍年長后的朱允炆,也開始幫助朱元璋處理政務。性格同樣仁厚的他,也經常與朱元璋發(fā)生矛盾,尤其是司法方面,他也主張量刑從輕,盡量赦免無辜。但比起對兒子的苛刻,朱元璋對孫子卻非常寬容。從前朱標這樣做的時候,時常和朱元璋發(fā)生爭吵,輪到朱允炆身上,朱元璋卻是“龍心甚悅”。甚至在朱允炆的力主下,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朝更修改刑律,早年《大誥》中如閹割、斬手之類的殘暴刑罰,至此廢除。
朱元璋晚年時期,史家紀錄的較多的是他的諸多“殘暴”。然而事實上,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卻也做了許多善舉。朱標去世的同年年底,朱元璋修改律法,刪除其中的部分酷刑條文。次年又昭告天下,將洪武二十年(1387)成立的著名特務組織--錦衣衛(wèi)廢除,其刑具全都毀掉(后在永樂皇帝朱棣時代重建)。即使在他將傅友德、王弼等功臣下獄的同時,洪武二十九(1396)九月,他還在南京召見了辭官武將兩千多人,給予豐厚賞賜。在最后的幾年里,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改弦更張,為年輕的朱允炆,營造一個良好的執(zhí)政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