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家說,這個姑娘是投水自盡的。原因很簡單,她去買菜,把全家的副食本給弄丟了。那時的副食本就是一家人的命,沒有這個本子,除了糧食之外,一切可入口的東西都買不成,連油鹽醬醋都吃不上。原本一家人的吃食就少得可憐,再缺了這一塊,也許是真要活不成了。
死亡的震撼力真是無與倫比。當(dāng)時我像中了邪一樣,在心里不斷想象她臨死前的孤獨與凄涼:那是一個凄風(fēng)苦雨之夜,她在水坑邊徘徊躑躅,心中充滿了無窮的酸楚和對人世的眷戀,最后終于被黑暗與絕望擠出了這個世界。我反復(fù)掂量她在孤獨與凄涼中作出的那個痛苦的抉擇,心情緊張地把自己代入,仿佛眼下能不能活下去,就取決于是否能作出一個比她更好的抉擇。最后我終于松了口氣,心想她的處境雖然極端悲慘,但如果換了我是她,還未必下得了赴死的決心。
想象中的難關(guān)似乎已過去,一口氣還沒喘上來,接著聽到的一件事,就像炸彈一樣,粉碎了我茍活的希望:據(jù)說她還有個后媽。丟了副食本,再加上一個后媽,這兩件事可以發(fā)生極其可怕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把自己重新代入那個姑娘的位置,我反復(fù)審視了自己的處境,盡量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尋找一條出路,最后終于萬分悲傷地承認(rèn),即使是換了我的話,恐怕也是無路可走,只有死路一條了。
我不承認(rèn)自己是個感情脆弱的人,但在這件事上也受了不小刺激。晚上睡不著,把這件事反復(fù)想了許多遍。當(dāng)時我的年齡雖然不大,但已開始對同齡的異性產(chǎn)生微妙的好感。因為對那個溺水的女孩心存凄惻和憐惜,暗中把她想象為一個清秀而抑郁的姑娘。這樣一個美好的生靈,因為丟失一個本子的微小過犯,就不得不獻出自己的生命作為抵償,這實在是一件極其荒誕、極其不合理的事情。
然而這又是誰的過錯呢?歸罪于那個后媽似乎并不公道,因為她不過是壓斷駱駝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大家能有一碗寬松飯吃,又何至于此呢?想來想去,有點欲哭無淚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是誰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