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熱帶軍服也是卡其色的,但顏色比美軍的略深一些,軍銜標志在領章上,以此來區(qū)分級別。普通陸軍士兵的領章底色是紅色,尉官和佐官領章的底色也是紅色,但加杠加星,將官領章的底色為金色,無杠有星。當前這批敗退日軍的軍服早已骯臟破敗不堪,有些人的上身甚至僅穿著背心,根本無法從軍銜上來辨別軍官和士兵,只能從隨身裝備上來判斷。日軍從將官至士官,人人佩戴軍刀,其品質(zhì)自然高低不同,但在戰(zhàn)場上卻成了狙擊手最好的辨別標志。
皮火生不久便鎖定了一個目標,這家伙的領章很清晰,兩杠一星赫然入目,是名少佐。日軍少佐手扶軍刀的刀柄,不停地在隊伍中走動,催促部下加快行軍速度。他頭戴布制軍便帽,腰扎武裝帶,南部十四式手槍皮套和牛皮文件包交叉斜跨于身側(cè),軍服已被汗水浸透,顯然是經(jīng)過了長途的急行軍。日軍少佐來回走動,位置不固定,令皮火生很難精確瞄準。但皮火生很有耐心,狙擊步槍的槍口隨著日軍少佐的移動而移動,始終不讓他脫離自己的視線,等待一槍斃敵的機會。
皮火生不能先開槍,必須等日軍進入伏擊圈,戰(zhàn)斗打響后才能狙殺目標,不然會提前暴露偵搜連的位置,失去先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日軍絲毫沒察覺前方有埋伏,依舊保持著較快的行軍速度,打頭的十幾名日軍很快便踏進了偵搜連的伏擊圈。齊連長沒有下令開火,他要等大部分日軍進入射程內(nèi)再下令開槍,準備利用優(yōu)勢火力全殲這股日軍。偵搜連的人數(shù)較少,跟日軍硬拼占不到便宜,必須利用一切機會來殺傷日軍的有生力量,使其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遠處的隘口已在望,通過后便可以進行短暫的休息,因此所有日軍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想盡快穿過隘口休息,卻不知已然走入了鬼門關。不久,進入伏擊圈的日軍已超過半數(shù),但齊連長仍在耐心等待,此時最忌心急,提前下令開槍會驚跑了后面的日軍,達不到全殲的目的。日軍雖然加快了行進速度,但隊形卻不怎么散亂,沒有擠成一團往前趕,陸陸續(xù)續(xù)地進入了伏擊圈。
看到絕大多數(shù)日軍已經(jīng)進入了伏擊圈,齊連長果斷下令開火,一時間槍聲驟起,彈飛如雨,空曠的山谷瞬間被激烈的槍響回音所填滿。日軍突遭偵搜連強大的火力急襲,立時陷入混亂狀態(tài),根本無力還擊,簡易公路上又毫無掩蔽,完全暴露在偵搜連的槍口之下,慘遭痛宰,尸橫盈路,傷亡已超過半數(shù)。齊連長沒有動用迫擊炮,命令重機槍封鎖伏擊圈的兩頭,其他三個排集中火力消滅伏擊圈內(nèi)的日軍,不給鬼子任何突圍逃生的機會,也不接受投降,直到消滅干凈為止。
伏擊戰(zhàn)打響的時候,日軍少佐正在用衣袖擦拭額頭的汗水,不等手臂放下,槍聲就響了。他一心想讓部隊快點通過隘口,放松的警惕,卻不料這里竟有伏兵,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正當日軍少佐未及作出反應之時,等待已久的皮火生第一時間扣動的扳機,時機掌握的恰到好處。7.62毫米尖彈頭準確命中目標的頭部,從右眼下方鉆入,遇到阻力后變向自腦后靠近脖頸處穿出,帶出一股腦漿和鮮血的混合物,又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爆頭。
日軍少佐仰頭向后摔倒,不及落下的手臂又再度揚了起來,人重重地砸在地面上,濺起一陣塵土。殘余的數(shù)十名日軍被偵搜連猛烈的火力堵在伏擊圈內(nèi),進退不得,指揮官又遭狙殺,眼瞅著就要全軍覆滅了。但這伙日軍畢竟是出自王牌師團,武器雖不如偵搜連精良,可戰(zhàn)斗意志卻頗為頑強。很快便有下級軍官站出來接替指揮,重新組織起散亂在各處的士兵,竟不突圍,卻屢屢朝山坡上的偵搜連陣地發(fā)起自殺式的沖擊,試圖靠近后利用白刃戰(zhàn)拼死一搏。
偵搜連當然不會給日軍任何靠近陣地的機會,集中火力痛擊反沖上來的日軍,在短時間使火力處于飽和狀態(tài),任何沖上來的日軍都會在強大的火網(wǎng)下被撕裂揉碎。M1半自動步槍的空彈夾跳出彈倉聲此起彼伏,子彈打得反沖日軍渾身冒血,狀若蜂巢,接二連三地翻滾下山坡,留下觸目驚心的斑斑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