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北京存約法、復國會,共和形式已具,縱非革命黨執(zhí)政,仍不必有所顧慮。要之既曰共和,則凡贊成共和者皆可執(zhí)政,吾人只排斥反對共和者?,F(xiàn)執(zhí)政者既為贊成共和之人,縱使非倡發(fā)共和制度之主張,或輸入共和思想者,仍當望之信之,使展其所能。若有反對共和之證,乃當起而鋤之耳。吾人之身心,既已許與革命黨,而求造成堅固之共和國家矣,吾人身心不死,則共和制度,亦當永存。故現(xiàn)在最可慮者,即吾人心之不堅。譬如諸君,當初自美洲歸來,一團熱誠,只為救國,今日解散,若間有一人,或以招待不周,或以事少成效,遂成自棄,灰心不問國事,此風一播,自敗其心力,今共和從此破壞。此則吾人不常存心共和,發(fā)揚其思想,使人共喻之,共守之、維持之、擁護之之所致也。
諸君為維持共和政體,發(fā)揚共和精神而歸,此時仍以一身赴美謀生,犧牲半年之時間精力,毫無所獲,或者到美之日,不無嗤笑其愚者。但諸君不妨問彼,諸君歸國之日,中國全國內地是否用洪憲紀元?今日是否已復為民國五年?以洪憲元年歸,而力復之為民國五年,功成返執(zhí)故業(yè),其光榮為何如?不圖絲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其高尚為何如?然則諸君可以反笑其人,益發(fā)揚共和之精神,以感化華僑。譬如現(xiàn)在在坎拿大華僑約五六萬人,在北美合眾國華僑約十萬人,合諸南美當過二十萬。歸國而有此高尚光榮之結果者,僅諸君百余人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觀感研摩,其效至大。使諸君益發(fā)揮張大此主義,化彼南北美二十萬同胞,皆為維持共和之士,是則此一行也,以百人化數(shù)千倍之人,以后共和前途,當更鞏固矣。維持共和,首在維持此心。心不忘共和,國亦不變其為共和,雖有千百袁世凱,不能推倒也。何必有軍隊,始足擁護共和?假如今日軍隊不解散,其數(shù)不過十萬,華僑隊不過千數(shù)百人,其力未必能謂之無故。惟以心力護此共和,則效力遠勝于武力矣。諸君初歸之意,本欲用武力耳,今雖因無用武力之地而停止,但不可遂以為此外便無救國之途。當發(fā)揮此心力,再出而之四方,不灰心,不怨望,保守此氣,益擴充之。當思初發(fā)愿回國時,是何心事?彼時熱血坌溢,不畏困難,今日雖當解散,仍須保此熱誠,以鞏固我共和。如其灰心,則國家危矣。須知以前,諸君欲為一軍人而戰(zhàn)斗,今目的雖未達,而仍有奮斗之事業(yè),待諸君為之,不必手執(zhí)武器,始為效命于國家也。
且有形之敵易制,無形之敵難防。有形之敵,如世所共擬指有陰謀破壞共和之嫌疑者,不過數(shù)人。嫌疑者固不必實,即令為實,亦復易與。何則?彼有形之敵人,為世所注目,其帥長皆為位置而生陰謀,其兵卒皆受雇傭而貪日給,若以必死之卒,成城之志,消滅翦除之,非難事也。故共和不畏世人之反對,而畏吾人自心之反對,此即無形之敵也。無論如何愛護共和者,一旦生怠惰退縮之心,或因事不成,愛護國人,成全國人,而國人不報,反侮之、傲之,而灰心,是為自心反對,即無由克服身外之敵。吾人之心,萬不可使有一時受無形之敵之侵入也。諸君既志在破有形之敵,從此更須猛自策厲,以對付無形之敵。無形之敵既消,則不論何時,有破壞共和者,必維持之使不墮,不必以執(zhí)政者為憂也。
今中國國民四萬萬,其能明了了解共和之意義,有共和之思想者,尚不得謂多。其未了解并無此思想者,于共和深表反對,然彼之反對,亦以其心,未必以力也。欲使其心有共和思想,不為反對,必須以心感動之、同化之。如美國及坎拿大等地,華僑二十萬人,明共和之意思,有其思想者幾何人?感之化之,使成為一擁護共和之人,其責任顧不重大歟?現(xiàn)時在美國、在坎拿大,華僑贊成擁護共和者,什不得一。然而前時帝制之破壞,華僑實為一最大之力。彼官僚之所忌憚,半在華僑。以十分一之華僑,而猶有此效果,若能全數(shù)感化之,使成為擁護共和之人,則力量十倍矣。此其效果豈不大耶?故此次諸君歸國從軍,發(fā)揮華僑愛護共和之精神。雖未經大戰(zhàn)役,而恢復此民國五年之紀年,已為無形中之大成功,后此當知此無形成功之足重。建設前途,尚多艱難危險,若能緊堅其心不變,則將來有賴于諸君者正多也。
據(jù)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編《總理演講新編》(南京一九三○年三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