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正是嘉措拉山埡口挺拔的高度,以及身處極高山環(huán)繞之中的近月樓臺之便,使得它成為觀看世界最高峰的最佳地方之一。我們抵達埡口那天,恰好趕上了一個天氣晴好、陽光燦爛的好日子,站在埡口向南眺望,天邊一排排雪山如同白色的波浪起伏在云端,其中形如金字塔頂?shù)淖钗《氲哪且蛔褪侵槟吕尸敺?。其實,在嘉措拉山埡口,不僅可以眺望到珠穆朗瑪峰,如果運氣足夠好,還可以眺望到8201米的卓奧友峰、8516米的洛子峰和8463米的馬卡魯峰。在同一個埡口能夠眺望到4座8000米級的極高峰,這在318線甚至全世界所有公路翻越的埡口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由于空氣純凈,加上陽光燦爛,高原上的能見度好得超乎尋常,它使得你在眺望那些遠處的東西時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它離你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比如從嘉措拉山埡口眺望珠穆朗瑪峰時就是如此。這座世界最高峰仿佛就在伸手可及的前方,我似乎能清晰地看到北坡的冰川與裂谷。但事實上,嘉措拉山埡口距離珠峰還有上百公里。
登上嘉措拉山埡口,就算進入了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qū),埡口的牌坊、瑪尼石和風(fēng)馬旗都成為遠道而來的游人們最值得拍照留念的標志,勁風(fēng)凜冽的埡口常有車輛停下來。在當(dāng)?shù)厝丝磥?,這是一個可以提供商業(yè)的機會:不少當(dāng)?shù)厝藬n著衣袖站在埡口,大人向游人兜售從山谷中撿來的蘑菇,小孩則身著地道的藏裝,陪客人拍照。可以肯定,這些生活在極邊、極高、極寒地區(qū)的人們,他們從來不會產(chǎn)生“生活在別處”的懷疑,對他們來說,生活就在這里,在珠峰美麗的夕光下,在嘉措拉山埡口嗚嗚作響的風(fēng)雪中。
通拉山:通往南亞次大陸的門戶
沿著318線一路風(fēng)餐露宿,我們終于抵達了通拉山。位于聶拉木縣境內(nèi)的通拉山埡口,標志著漫長的318線到此已快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很快就要走到盡頭了。通拉山既是318線上的最后一個埡口,也是自古以來由西藏通往南亞次大陸的門戶。
在日喀則札什倫布寺里,保存著一方古老的石碑,這塊石碑被稱為重修關(guān)帝廟碑,碑文記載了地處中尼邊境的通拉山埡口發(fā)生的一樁歷史往事:乾隆五十六年秋天,廊爾喀(即今尼泊爾)當(dāng)局以僧人沙瑪爾巴為內(nèi)應(yīng),暗中派兵進攻札什倫布寺,企圖劫掠寺中財物。札什倫布寺僧兵及附近居民因事發(fā)倉促,一時間四散逃走。都司旭南鵬率綠營兵七八十人據(jù)險堅守,廊爾喀軍隊攻打了8個晝夜也未能拿下這座算不上多么堅固的寺廟,最終只得悻悻撤軍。在從札什倫布寺返回廊爾喀途中,行經(jīng)通拉山埡口時,這支軍隊遭遇了可怕的暴風(fēng)雪,以至于“眾賊僵斃,不可勝計”。次年,清軍將領(lǐng)??蛋猜受娺M藏,七戰(zhàn)七捷,廊爾喀舉國震懾,不得不納表稱臣。事后,西藏軍民以為廊爾喀軍隊在通拉山埡口遭遇雪災(zāi),乃是關(guān)帝顯靈,于是為關(guān)帝重修廟宇,再塑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