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情報,逆境也能成長

情報戰(zhàn)爭:移動互聯(lián)時代企業(yè)成功密碼 作者:雷雨


有情報,逆境也能成長

在IBM逐漸成長為藍色巨人的過程中,風險與危機也一直存在,并隨時危及IBM的生存與發(fā)展。

IBM是一個產(chǎn)品導向的集權化大型企業(yè)。長期以來,IBM在品牌戰(zhàn)略中過分強調以技術領導市場,而忽略了客戶的真正需求。

20世紀80年代,IBM部分領導人武斷地認為,PC不會成為計算機市場的主流,甚至嘲笑PC的拙劣功能,執(zhí)意繼續(xù)推廣大型機的業(yè)務。

高傲自大的情緒已經(jīng)蔓延到了IBM的所有領域,從產(chǎn)品開發(fā)到銷售,直到售后服務,使得服務至上的IBM服務質量每況愈下,到處都有客戶在抱怨市場服務人員的態(tài)度傲慢冷漠,還自以為是。

于是,就讓IBM引以為豪的推銷員們沒有了往日的熱情與周到。在人們的心目中,IBM逐漸演變成傲慢、冷漠的專制老大。

正是因為IBM忽視了消費者情報,以及整個計算機行業(yè)的微妙變化,使得IBM陷入了危機。

人們開始不滿IBM的專橫、壟斷。這給IBM的主要競爭對手蘋果公司以可乘之機。

1984年,蘋果公司在宣傳麥金塔電腦的一篇廣告里,巧妙利用消費者心理,將IBM比作殘酷的老大哥,它暗示藍色巨人IBM就是人類身邊的夢魘,正企圖以那巨大的、壓迫式的資訊專制勢力奴役人類。

但是,遺憾的是,IBM并沒有意識到消費者以及競爭者情報所提出的預警;相反,它還繼續(xù)沉浸在盲目的自信中。甚至,連反擊都如此傲慢—當時,有一則IBM拍攝的電視廣告是這樣的:

在沙漠里,一頭小象和一頭大象在跋涉前行。小象在爬一個沙丘時,總是快到沙丘頂時又滑了下來。最后,大象在后面用強有力的鼻子和身軀,把小象托了上去。

象還是老的大,姜還是老的辣。第一總歸是第一。廣告的寓意,對于剛看過蘋果公司1984年廣告的觀眾,那是最明顯不過的了。

假如IBM重視情報的話,以其當時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資本,只要及時調整,仍然可以輕而易舉地捍衛(wèi)其IT的霸主地位。

可是,錯誤的情報觀讓IBM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上升的銷售額再也不能掩蓋IBM的虧損和日益縮小的市場份額時,IBM在一夜間從天堂走向了地獄。

1992年,對于IBM是災難性的一年,公司虧損高達49.7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凈虧損。

中國人講,從哪跌倒再從哪爬起來。IBM因情報失聰深陷危機,那么,走出逆境也得靠超凡的情報力。

1993年,郭士納走馬上任,就任IBM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他認為,IBM之所以慘敗,不外乎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企業(yè)自身的治理情報做得不到位。公司機構臃腫,官僚化嚴重;二是市場情報以及消費者情報缺失。不把消費者放在心上,市場份額大量流失;三是對競爭對手情報、技術情報不重視。自己的技術沒有轉化為相應的成果,讓競爭對手搶占了市場。

鑒于這樣的情報分析,市場和客戶成了困擾郭士納的兩大問題。他決心從市場和客戶兩方面撬動整個IBM的變革。

于是,郭士納開始注重軟件的研發(fā),培育新的市場。另外,他一改前任讓下屬去處理客戶關系的做法,而是親自出馬,為IBM安撫老客戶,贏得新客戶。

這兩方面的工作取得成效以后,IBM的元氣得以恢復。郭士納仔細研究行業(yè)態(tài)勢和競爭對手的情報,決定趁熱打鐵,雙管齊下:一是發(fā)揮IBM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大型機;二是抓住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的新趨勢,全力拓展計算機服務業(yè)務。結果,郭士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1994年,IBM一舉扭虧,盈利30億美元。從此,盈利數(shù)字穩(wěn)步攀升,1999年高達77億美元。

但是郭士納并沒有止步。他堅信,個人電腦時代即將終結,移動互聯(lián)時代應時而來;IBM應該抓住機遇,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再創(chuàng)輝煌。

這就為IBM成功跨越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埋下了堅實的伏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