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改造中國的抱負。“我們要到民間去的學生,不要到天上去的學生。倘使因為環(huán)境不好即思遷,那么,城里不好搬到鄉(xiāng)下,中國不好搬到外國,外國不好,再搬到什么地方去呢?學問之道無他,改造環(huán)境而已。不能把壞的環(huán)境變好,好的環(huán)境變得更好,即讀百萬卷書有何益處?”第二,是“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他說:“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緊的是要有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精神。這種精神,必須有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生計和耐勞的筋骨,耐餓的體膚,耐困乏的身,去做那不動搖的基礎?!钡谌锌茖W的精神。“我們要極力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設,實證,推想,會通,分析,正確,種種能力和態(tài)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钡谒模袆?chuàng)造力?!敖逃荒軇?chuàng)造什么,但它能啟發(fā)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與創(chuàng)造之工作。”
所謂“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的理解就是: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鑄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點燃,而能力也只有靠能力來培養(yǎng)。應該說,先生本身就是有救國抱負、有大丈夫氣概、有科學精神、有創(chuàng)造力的“大寫的人”,而造就出千千萬萬這樣的“真人”,讓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更是先生一生不懈的追求。這是何等崇高的理想,又是何等博大的胸懷!這是先生偉大師愛的最高體現(xiàn)!
我們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不正是提倡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創(chuàng)造”嗎?對比一下先生當年的教育理想以及他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會深深地感受到,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的素質教育正是當年先生教育改革的繼續(xù)。
早在1986年,江澤民同志就這樣高度評價陶行知先生:“陶先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與當前的社會主義教育學息息相通,堪稱中國近代史上的 一代巨人 ?!崩顛骨逋疽苍@樣題詞道:“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為辦好我國全民素質教育作貢獻?!?/p>
師德和師愛,當然不是什么新潮的教育觀點;但我們把半個多世紀之前的陶行知教育中的師愛思想同面向新世紀的素質教育相提并論,也并非牽強附會的聯(lián)系。這不僅僅是因為現(xiàn)在還有不少教育者并未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更因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深切感到,培養(yǎng)學生高素質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質,而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還是那句老話,沒有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愛,就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冒昧地把本文開頭所引用的先生的一段話做個小小的改動用以自勉,并獻給今天每一位真誠擁護并勇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志 要想完成素質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祖國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zhèn)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