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姓名:陳小蕓
學生姓名:錢盛
錄取院系:元培學院
畢業(yè)中學: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學
獲獎情況:杭州市直屬學校級三好學生、杭州市市級三好學生、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社會上家庭教育的書籍有很多,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每種理論都有相對正確的一面。但我覺得不應盲從,把書上或其他地方聽來的經(jīng)驗全盤照搬,一定要結(jié)合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如果說錢盛能跨入北大算是一種初步的成功的話,那么這種成功并非偶然,因為我們已用多年的時光一點一滴地積攢下努力,用它們壘砌起向上的基石。這里面有幾十位老師的辛勤付出,有錢盛自己勤奮好學和刻苦努力,也有家長的耐心、堅持和不斷的反省。
對錢盛的教育的思考和反省源于一次偶然的事件。記得還是她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當時學校舉辦每周一次的數(shù)學學習班。那天,我把錢盛送到學校,因為時間還早,便和她一起進入教室,不少同學已經(jīng)在教室等候上課,這時發(fā)生在教室里的一幕讓我感觸頗深:一位同學的家長已經(jīng)在教室,正在檢查自己孩子的作業(yè),突然間這位家長將作業(yè)本劈頭蓋臉地扔向自己的孩子,生氣地說:“在搞什么,竟然不合格都出來了?!”當時這位同學就哇地哭了起來。作為旁人看來,孩子作業(yè)出現(xiàn)不合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當事情輪到自己,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下心態(tài)竟會變得如此急躁,真是值得深思。想想自己有時也有如此情緒,雖然不會如此夸張,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發(fā)作。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開始反省自己,這樣的教育方法只能助長孩子報喜不報憂。我也曾聽同事說過,自己孩子常將考得不理想的卷子揉成一團扔到垃圾堆里。我想,自己在工作中每天要做多次試驗,失敗的次數(shù)總是大于成功的次數(shù),能容忍自己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到了孩子這里為什么就不行了呢?我開始意識到,要使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家長首先要放正心態(tài)。從那以后,我開始培養(yǎng)錢盛認真對待錯題的習慣,引導她分析錯誤的原因,認真訂正。漸漸地錢盛也會主動將錯題找出來,及時去向老師請教或者和我討論。到了初中,她已經(jīng)能夠找到自己的短板,高中時更是將錯題當做寶貝,在錯題上畫上各種各樣的記號,寫上錯誤原因和改進方法。她已經(jīng)形成這樣的理念,做題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錯誤的過程,也是自己提升的過程。我相信,這種正視錯誤的方法,是一輩子都會受用的,因為人的成長、社會的發(fā)展都是不斷地從成敗得失中獲得經(jīng)驗的。
有時,家長耐心的順勢引導遠遠比單是說教更有效果。在錢盛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杭州市采荷二小的常識課的何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一部分課,讓同學自己當小老師,有一次輪到錢盛,她要嘗試講解的這一課是“天氣”,我就順勢引導她:上好這一課要怎樣準備材料,要查有關“天氣”資料,要準備教案,這內(nèi)容還要盡可能吸引同學的注意力,讓同學們學得有興趣,還要怎樣對同學提問,要準備回答同學的提問,還要準確控制上課時間最后還要反復練習,等等。這些內(nèi)容全部搞定整整花了她兩天時間,這讓她真正體會到了: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當然這課也上得很成功,老師表揚說這是上得最好的一堂課。過后,錢盛自己感嘆:要是上課不好好聽講,真有點對不起老師。而且,經(jīng)過多年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她也意識到聽課是完整吸收知識的最好辦法,這樣一次成型的印象是其他任何補習都比不上的。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錢盛聽課的效率都是很高的,初中和高中的老師都這樣評價:錢盛的聽課效率很高,一堂課下來自始至終都在和老師互動,主動吸收知識,甚至記筆記時能做到一字不落。聽課其實是一個縮影,相信錢盛跨入大學、踏上社會也能虛心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以形成更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