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5)

優(yōu)秀父母都一樣 作者:曲韻


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恰當?shù)貞?yīng)對問題的人。人活著,我們不去找問題,問題也會來找我們。當我們對問題的應(yīng)對不當時,自然會產(chǎn)生各種情緒。孩子更甚,因為以他們的知識、他們的經(jīng)驗和他們的能力,他們更是每天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而面對新問題,他們或者束手無策,或者隨便嘗試,嘗試下來就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或后果。于是孩子會急躁、會害怕、會生氣、會委屈,豈不是再正常不過?我們當家長的,是去禁止孩子的情緒,還是在這些情緒的引導下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即便問題是現(xiàn)在還解決不了的,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厘清原因,教他正確地表達情緒。

用語言將情緒表達出來

生氣的時候,可以大叫大嚷、拍桌子、跺地、摔盤摔碗、摔門,甚至大打出手,也可以說“你這樣做(或這種態(tài)度)讓我很生氣”!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說“我感到害怕”、“我不高興”等明確的內(nèi)容,而不是用哭鬧或發(fā)脾氣來表示,不僅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更有助于他與別人的溝通。

案例

女兒5歲的時候,我們開始要求她自己單獨睡覺。我們把她的臥室布置得很漂亮,功能也很齊全??墒莿傞_始的幾個月非常不順利。她有很多理由,如怕黑、怕有小偷進來、嫌水杯放得太遠(其實她晚上從來不起來喝水)、嫌床墊不夠厚,等等。終于在大約三四個月后,她說出了真相:“本來我們?nèi)齻€人都在大臥室,為什么偏偏要我出去?你們對我不公平!”聽了她的話,我倒很欣慰,說父母不公平是對父母的指責,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說得出口,而她敢這樣說,說明她對我們的信賴。而且她把原因說出來,我們就不必再去兜圈子解決怕黑和床墊等問題了。既然她已點出了“公平”二字,我們就與她探討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著哪些行為以及愛是什么。因為我們聽出來,她除了抱怨我們不公平,也有對我們是否還愛她的隱憂。我們給她解釋了一家人的愛中,爸爸對她的愛、媽媽對她的愛以及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是不一樣的,并且問她,你對爸爸的愛和對媽媽的愛是不是也不一樣呢?

經(jīng)過這次談話,女兒順利地開始了“自己睡”的過程。與所有的過程一樣,中間有些波折和反復,但結(jié)果是好的。試想,如果她不能告訴我們她的真實感受,我們也只能以為是她真的膽小、怕黑、喜歡厚實的床墊,或以為她就是纏人、不聽話。而一旦我們這樣認定了,并開始從這幾個方面與她交流,只能起到強化的作用,會讓她反而變得真的怕黑和纏人了。而公平感和對愛的隱憂也不會消失,成為她種種煩人言行的真正驅(qū)動力,會在她其后的言行中表現(xiàn)出來。如果在其后的言行和情緒中我們?nèi)匀徊荒芊直娉鲞@種不公平感,那么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有一個大爆發(fā)。

父母要處理的不是消滅情緒,而是幫助孩子應(yīng)對情緒后的難題。 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恰當?shù)貞?yīng)對問題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