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出版的《福建文史資料選輯》第二輯中,登載余鐘民撰寫的《福建軍統(tǒng)組織及戴笠來閩的活動》一文:
中美合作所東南心理作戰(zhàn)站……設在南平天麟山省水警總隊水警訓練所內(nèi)……專門進行所謂“攻心戰(zhàn)術”。當時的活動是專對福州、廈門兩個淪陷地區(qū)進行宣傳,以及搜集情報等。所得的情報資料,直接向重慶中美合作所報告……該站副站長系美國陸軍情報署派來的,他還直接同華盛頓美國陸軍情報署聯(lián)絡并匯報工作……心理作戰(zhàn)站又曾由水警掩護,運了一些宣傳品到福州散發(fā)。
李濂、李紹周撰寫的《建甌的“東南訓練班”》,登載于1987年7月出版的《建甌文史資料·抗日戰(zhàn)爭專輯》,其中這樣講道:
(訓練班學員分發(fā)工作時)1944年4月……抽調(diào)部分學員(人數(shù)不詳)曾隨東南訓練班美軍(帶隊指揮人員)開赴福州、連江、長樂等地沿海島嶼,如大岱島、小岱島一帶,配合盟軍,由駐東南班的美軍指揮抗擊日寇。另在1944年5月,中美合作所曾抽選第一期畢業(yè)生50余人,具有攝影、測繪、無線電通訊基礎的學員進修學習一月,分配到福建沿海,配合美國盟軍偵察敵艦行動情報之用(因其系用手電筒電動式快照機,每分鐘可拍攝60張照片)。又曾為訓練吉猛(吉猛系中國人名,筆者注)一個團,授以美式裝備攻打福州……
曾經(jīng)擔任中美合作所第六訓練班(福建華安班)教導第一營營長的湯濤,撰寫《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種技術訓練班內(nèi)幕》一文,其中敘述了訓練班的中國學員曾于1945年7月8日奉命“堵?lián)羧湛芰鞲Z閩南”的經(jīng)過:他們分成四路出發(fā)實施阻擊,分別與南進的日寇交火,從7月10日至17日,前后歷時8天,中美合作所的部隊與日寇發(fā)生多次激戰(zhàn),到最后幾天還出動美方飛機配合參與對敵轟炸。戰(zhàn)斗非常激烈,驚心動魄,中方傷亡100多官兵,其中尖兵連幾乎全部傷亡,犧牲了好幾名排長,一名美軍機炮手也負了傷。而日方傷亡數(shù)字不詳。
在中美合作所部隊的阻擊下,這股日寇無法按原計劃渡海,轉道福建漳浦城區(qū),通過云霄縣城,沿途發(fā)生激戰(zhàn)。由于兵力、裝備及訓練上的差距,最后日軍依靠優(yōu)勢兵力,強行越過福建南部的汾水關進入廣東省境,中方部隊沒有跨越省境追趕。湯濤認為這次行動是失敗的,未能徹底阻擊日軍,又傷亡那么多弟兄,心理的挫傷難以言表,至多年后撰寫這篇回憶文章時,仍然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