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輯 名家風度(13)

親-友-我:李鎮(zhèn)西親情雜憶精選 作者:李鎮(zhèn)西


于是,我在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人的旗幟下,從這幾位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中提取“人性”、“民主”、“個性”、“創(chuàng)造”等精神元素,開始走自己的路了——從教育浪漫主義到教育理想主義、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口語—思維訓練、“語文生活化”與“生活語文化”、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班級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充滿愛心的人格教育、面向未來的民主教育……

我漸漸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并開始引人注目了——我的“事跡”出現(xiàn)在一些報刊上。特別是隨著我的“影響”逐漸擴大,我所在的城市有人把我稱為又一個“魏書生”,在網(wǎng)上也常常有人這樣評價我。面對這些贊譽,我總是很認真地說:“請不要把我同魏書生老師相提并論?!?/p>

這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謙虛”,而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任何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人與人之間是不可比的。對于魏書生老師,我一直都認為他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沒有想過成為他,也不可能成為他。我就想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長期以來,不少人喜歡用“中國的××”來贊美一個人,比如把張海迪稱作“中國的保爾”,再早一些把魯迅稱作“中國的高爾基”。我不懷疑贊美者的真誠,但這是一種很不恰當?shù)恼f法——在這樣的稱謂中,張海迪消失了,只有保爾;魯迅消失了,只有高爾基。在我看來,作為獨特的個性,張海迪是獨一無二的,魯迅更是無與倫比的。

由我和魏書生,我自然想到了我和蘇霍姆林斯基。無論怎樣形容我崇敬(注意,是“崇敬”不是“崇拜”)蘇霍姆林斯基都不過分,但我始終清醒地認為,我就是我,我不可能成為也不愿意成為另一個蘇霍姆林斯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