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再補充幾句——
盡管現(xiàn)在不少人認為我已經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了,但實際上,我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教育者。
對我來說,教育,只是我實現(xiàn)自己社會理想的途徑。我有著公民的自覺意識和知識分子的尊嚴。我經常對老師們說:“要站在人生與社會的高度看教育?!蔽覑畚易孀孑呡吷畹倪@片土地,關心它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也關心和這片土地息息相通的世界。因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我是非常自然的。我很難設想,一個對社會對世界漠不關心的人,會把學生的精神引向思想的星空。而且,在我這里,關注窗外,評論時政,不是業(yè)余愛好,更不是不務正業(yè),而是教育本身。我是在行使自己的思想權利,同時也是在身體力行地給學生示范什么叫人文視野、公民意識和批判精神。
包括平時我看的書,大多都不是教育的書——比起其他名師,我讀的教育著作其實很少的,讀得更多的是文史書籍、名人傳記等等(比如最近我正在讀《中蘇關系史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但在我的眼中,我讀的所有書,沒有一本不是寫滿了“教育”。我關注的網(wǎng)站也主要不是教育類的(這從我博客上的“友情鏈接”可以看出),我的關注面很廣很廣,包括“毛澤東旗幟網(wǎng)”、“烏有之鄉(xiāng)”,還有許多時政網(wǎng)站,都在我的視野之內。多看一些,總有好處,而且只有盡可能充分地占有信息,我才可能在比較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我不爭論,因為沒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