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做最好的教師(8)

我的教育心路:李鎮(zhèn)西成長足跡述略 作者:李鎮(zhèn)西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作家,但后來卻當了教師。實話實說,參加工作最初幾年我是想過離開學校去報社去電臺電視臺的,之所以沒有走,學生的依戀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沒門路”。直到參加工作三年后的1985年,我還偷偷地去報考過電視臺呢,只是因為沒有被錄取,我才死了這條心。

既然只能當教師,那么悲悲戚戚也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怎么才能高高興興呢?我就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也越來越愛我了。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能不高興嗎?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讓你頭疼的學生嗎?”有呀!怎么可能沒有呢?但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班集體建設呀、“后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等等),都當做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后進生”的稱謂)都當做研究對象,心態(tài)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fā)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那時候,我真的沒有想過會有今天這么多的“頭銜”,不過就是想做一個“最好的教師”而已: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yè),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郊游、野炊),我高興,學生也快樂。做這樣的教師,多么有意思!不是沒有過挫折,不是沒有產生過煩惱,但有一個信念支撐著我:只要我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只要我人格的豐碑深深地鑄進學生的心靈,我就無往而不勝!我也曾遭到非議和誤解,因而也有過灰心喪氣的時候,但每當這時,我就問自己,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并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沖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或者說“首先”)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