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時,我們不能僅記得過去的挫折和困境,更應該記得一路上得到的愛。愛是雙向的,只取不予,整個社會前進的鏈條就會中斷。只有你需要愛的時候,有人會及時給予,別人需要愛的時候,你能及時給予,社會才能健康地前進。
——摘自2006年12月蔣錫培的博客文章
背景分析
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仁愛思想,蔣錫培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人與人之間和諧、團結、協(xié)作的前提,也是社會、團體、組織和諧的前提。愛是組織實現(xiàn)崇高使命和愿景的有效價值選擇,“愛人”能夠使社會生態(tài)和組織生態(tài)得到平衡,“愛物”能促進自然生態(tài)的平衡,而社會生態(tài)、組織生態(tài)和自然生態(tài)的平衡是實現(xiàn)社會管理目標的重要條件。
事實上,“愛”是蔣錫培經營管理思想和實踐的源頭,在企業(yè)經營管理實踐中,蔣錫培將愛的理念貫穿到方方面面,形成了企業(yè)與社會、政府、員工、客戶和投資者的和諧關系。2002年6月的一天,蔣錫培在去西安的飛機上,無意中看到一則報道:江蘇革命老區(qū)如皋有一位堅強的母親朱仁英,長年來拖著柔弱的身體,艱難照料著4個癱瘓的子女,生活瀕臨絕境。蔣錫培在感動和同情的同時,內心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盡力幫助他們。
回到江蘇后,蔣錫培幾次到他們家了解真實狀況。在幫助他們解決了眼前的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后,他就一直在想,僅僅解決這一家人眼前的生活困境,還是沒法給他們帶來生活的希望。因而,蔣錫培決定吸收朱仁英及其4個孩子為遠東榮譽職工,每年給每人發(fā)工資,等到他們身體好了,能力所能及地做些事,這才是從根本上幫助這一家人。只有讓他們最終具有生活的希望,才算是做成一件事,也是社會對這位堅強母親最好的肯定。
這樣的“特殊”員工,在遠東還有很多很多,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他們雖然身殘智殘,但他們同樣有生活的希望,有接受教育、就業(yè)和被人尊重的權利。保證他們有良好的收入和福利,將這些員工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貢獻的產業(yè)工人,這成為蔣錫培長期的工作。
行動指南
愛是組織實現(xiàn)崇高使命和愿景的有效價值選擇。